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坑的隐喻——评电影《砂之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卡卡 发表于 2012-8-2 18:2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砂之女》是著名导演敕使河原宏根据日本存在主义文学巨匠安部公房的同名小说改变的一部黑白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生物学家一路采集昆虫标本,来到海边的一个沙漠村庄。他本想在这里借宿一夜,却被村民骗入一个砂坑中的小屋,和一个寡妇在一起生活。一开始他千方百计想要逃生,到最后却放弃了逃跑的念头,甘愿生活其中。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象征的开放文本,借助影像和情节来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发观众的联想和共鸣。我无意猜测小说作者或导演想要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什么样的人生困境和哲学主题,我只想尝试对它作一番自己的解读。

  这个沙坑不是男主角自己挖的,也不是他自己跳进去的,而是那些狡诈的村民把他骗进去的。当他发现自己被骗入了沙坑,而且完全被断了出路时,他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想方设法要逃出去,却屡试屡败。

  他对沙坑的态度与常年住在其中的寡妇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已经麻木了,终日沉默寡言,默默地把每天吹进屋子里的砂子扫出去。昆虫学家问她:“这样的生活意义何在?你挖砂究竟是为了活着,还是活着为了挖砂?”这个问题似曾相识。换个问法就是,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还是活着为了吃饭?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掉进这个沙坑。

  当昆虫学家的人生处境被戏剧化地压缩到一个狭小的沙坑中时,他原来不可能意识到的问题会在困境中被极大地拉近和放大。他原来在东京过着正常的所谓文明生活。在他的文明世界中,他所说的生命意义又是什么呢?他的回答是,收集昆虫。“如果我发现一个新的昆虫物种,我的名字就会写进昆虫书里。”

  这个奇怪的回答和挖沙或吃饭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说到底,这个文明世界也只不过是一个较为舒适、更大、更高级的沙坑而已。所以,这个沙坑其实形式不拘,可大可小,小至容纳一座木屋,一对男女,大至可以容纳整个人类世界。

  又是什么让他放弃了逃跑的希望呢?

  首先,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让他备受挫折,变得沮丧消沉。

  其次,一对孤男寡女,就像即将干涸的车辙中的鲋鱼,只能相濡以沫。而这对自由的渴望的杀伤力是致命的。自由问题已经完全被生存问题所取代了。

  而生存,就像是蜘蛛结网一样。起先,你只是为了果腹谋生。但后来,你会想要把网织得更大,更美观,更精细繁复。生存于是变成了生活,更丰富、有更多层次、更有技巧。你想要获得更大的满足,但从来没有因满足而停下来过。你的胃口越来越大,你捕捉的目标越来越多。你执迷其中,欲罢不能。到最后,这张网把你自己缠住了,它成了你的全部。对自由的记忆就这样被你遗忘了。

  昆虫学家从拼命抗争,到颓废沮丧,到适应习惯,到流连忘返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遗忘的过程。

  最后,当他无意中发现了利用虹吸原理从沙坑中获取泉水的方法之后,不禁自鸣得意,这甚至成了他不肯离开沙坑的理由之一。

  可悲的是,当他终于有机会爬出沙坑,他却又心甘情愿地返回了。更可悲的是,即使他逃出了这个小小的沙坑,他依然活在另一个更大的沙坑中而不自知。

  柏拉图有一个精辟的洞穴人的寓言,讲的是一个囚禁在洞穴中人最终挣脱束缚,逃出洞穴,并回来告诉他的同伴,他们洞穴中的所见所闻,都只是幻影而已。

  而这个沙坑的故事,也是一个隐喻,告诉我们,我们是怎样掉入其中的,并如何忘了原属于自己的自由,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5-19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