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47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年导演:在才华和市场之间寻找平衡

[复制链接] 分享到朋友圈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10-12-3 14:18:58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己
青年导演的机会和缺陷

  几年前,为了给青年导演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中影集团启动了“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影片的投资、营销和发行都由中影和合作公司负责。中影集团制片分公司总经理赵海城介绍,在该计划实行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产生了比较大的落差。为了使局面得到改观,中影不得不做了一些调整,将青年导演的范围扩大,引入了陆川、宁浩、徐静蕾等相对成熟的青年导演,以保证“有一定的作品给投资者、制片方信心”。“我们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青年导演的生产实践如何被市场认可,使制片方能够有所收益。”赵海城说。

  在青年导演的作品不能获得较好产出的情况下,制片方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项目,选择什么样的导演实现这个项目。也因此,赵海城特别强调一个词——急需,“急需有能力把一部电影打造好的、为进入市场提供基础的青年导演。”

  除了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欠佳,有些青年导演当导演的目的也不够纯正。香港著名制片人文隽讲了个故事,去年有个青年导演请他当监制,他问该导演为什么想当导演,文隽回忆:“他想不出来,过了5分钟,他说当导演很威风。”

  青年导演的创作能力在制片方看来也有待提高。赵海城说,今年以来多部影片密集上映的现状,使得大量影片的回报率偏低,解决的办法就是实现电影本身的回归,“把电影拍得像电影”,“使题材、人物、故事能够真正跨越电影院的门槛”。他认为青年导演在这方面的基本功远远不够,“他们也在很真诚地写一个人物,设计一个细节。但是做出来以后,从整体看根本进不到电影院去。”

  对于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青年导演,主要拍小成本影片的制片人谢晓东建议他们,“把自己放在‘山’外面,和我一起看这座‘山’好看不好看”。而关于制片人和导演的不同作用,他说:“制片人的作用是保证不出一部差的影片,但是不是优秀的影片,就靠导演的功力了。”

  “我们选择有真本事的导演”

  在很多青年导演抱怨没有机会、不被赏识、找不到投资的时候,也有一些青年导演成功找到了制片方,作品实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自身也获得了知名度,比如宁浩、贾樟柯等。那么,那些成功的青年导演靠什么打动了制片方?

  2001年,由文隽监制的影片《我的兄弟姐妹》创下2000万元票房,成为当年卖座的国产影片之一。执导该片的是青年导演俞钟。文隽介绍,该片的拍摄动因是他想拍一个有关亲情的悲剧。而把这个任务交给俞钟的原因,是觉得他是个沉得住气的导演。他回忆,不像其他很多青年导演,“俞钟最好的地方就是不着急,从来没有表现出很想赶紧当电影导演的态度。”

  2008年,文隽担任了《倔强的萝卜》的监制,除了剧本不错,也因为文隽对该片导演田蒙的认同。他评价田蒙:“觉得他挺好,属于话不多但很认真做事情的人。”文隽说,现在很多新导演为了忽悠老板,说的比做的好,但是做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见,制片人很看重青年导演的心态和工作态度,而贾樟柯能够和日本制片方合作的例子,则说明了作品本身的质量也是打动制片方的关键。在贾樟柯的困难时期,日本北野武事务所曾投资拍摄了《站台》、《任逍遥》等。《站台》的监制之一、日本制片人市山尚三回忆,在当年的柏林电影节上看过一部贾樟柯的作品,“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是,这是我从未看过的中国电影,这个导演一定是非常有才能的导演,我很想知道他下一部作品拍什么。”巧合的是,他们在柏林电影节的一个宴会上正好遇见,半年后,市山尚三拿到了《站台》的剧本,北野武事务所最终成为该片的投资方之一。

  文隽也以宁浩为例,强调导演自身的能力很重要。“任何大导演都有第一步,他怎么找到他的伯乐,这些伯乐怎么找到他,核心就是他本身要有本事,这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我们就是选择真有本事的。”

  学会选择和妥协

  不管青年导演现在的处境如何艰难,自身存在多少缺陷,但无疑中国电影的未来属于青年导演。这也就意味着青年导演在有越来越多机会的同时,背负的责任也愈加重大。所以,当务之急是青年导演要解决怎么选择和发展的问题。

  随着这两年电影产业的复苏,投资热也成为产业的现状和隐忧。大量热钱涌入电影产业,这看起来是为青年导演带来了机会。但在赵海城看来,这时候青年导演一定要学会选择。因为目前的电影投资初衷有两种,一种是给观众提供好的电影,一种是保证不赔钱,而后者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所以即便有些制片方给了青年导演资金投入,对青年导演的创作也未必有益。

  对于那些总是抱怨没有机会的青年导演,文隽说:“如果真有才华,去争取和努力,不放弃,其实永远有机会的。”他建议新导演要忍受低成本,“是金子总会发光”,同时也要学会妥协,站在制片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怎么做才能回收成本并盈利,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机会。

  在电影数量多、观众的选择余地大的当下,赵海城对青年导演的创作方向也给出了建议,“电影要讲内容和情感打动,所以必须要有感情释放和感情参与,让观众的情绪能跟着作品走。”

  作为制片人,智慧工场影业总经理凌平说他压力很大,因为他用的班底基本都是新人,导演和演员基本是电影学院在读或刚毕业的学生。凌平呼吁,希望青年导演能理解制片人有时表现出来的强势,“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希望拍出有影响的电影。”

  无论如何,在制片体系里,制片人和青年导演不仅是发现与被发现的关系,也会创造出“1+1>2”的效果。就如乐视娱乐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制片人卓顺国所说,“青年导演群体性地在市场出现,而且扛起大旗,是一个趋势。对于制片人来说,你选择谁,谁的成就就更大。对于导演来说,谁更快进入到这个市场,谁就会最先占领更大的市场。”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支持支持2 反对反对 分享到朋友圈
2#
q.toto 发表于 2010-12-4 17:08:2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不错的 帖子,感谢对我们 论坛的支持,希望您多 来 看看!
3#
匿名  发表于 2010-12-6 16:34:55 |自己
我认为没有什么平衡,专注做好一方面,只要坚持都会有收获,就怕哪边都惦记着。个人认为中国电影可以借鉴印度电影,基本雷同,关键是受众的选择档次,实话实说我们的大部分观众还没有那么欣赏水平,目前5年一定是以市场为主,等待细分。印度的宝莱坞,和其它2,3线制作集团提供了相当量的影片,如此大量的影片,在相对短的时间里使受众的选择和收看习惯都有了提高,各有所需,“百家争俗”。《平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出现是必然的,制作公司,制作团队,受众都在共同成长,现在印度的艺术片的水准也在上升,纪录片的拍摄角度也在变化,甚至电视节目的档次也在提高,这就是商业的良性循环。9分钟要坚持,大家要学会感恩,团结,让利。总之,沙子就是掺上水也攥不成团儿!
4#
唐旭 发表于 2011-6-7 01:17:1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有才华,去争取和努力,不放弃,其实永远有机会的。”我相信这句话,我们不应该浮躁。
5#
孙可征 发表于 2011-6-18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6#
黄小莉子 发表于 2011-6-19 00:26:31 | 只看该作者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都是能看出来的!
7#
疯潘 发表于 2011-6-25 15:17:23 | 只看该作者
8#
长剑如花 发表于 2011-6-27 07:04:24 | 只看该作者
9#
疯潘 发表于 2011-6-27 14:57:32 | 只看该作者
10#
lidaob 发表于 2011-12-2 07:54:33 | 只看该作者
必须要有感情释放和感情参与,让观众的情绪能跟着作品走,希望青年导演能理解制片人有时表现出来的强势,“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希望拍出有影响的电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6-3 01: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