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首页 新闻 大赛动态 查看内容

“金顶计划——透明电影制造”监制特辑|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 ... ... ...

2017-8-2 10: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53| 评论: 0

摘要: 资深电影监制,编剧,策划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CFDG青葱计划常务理事长1991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系1991—1995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1996年3月起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9年赴德国柏 ...


资深电影监制,编剧,策划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

CFDG青葱计划常务理事长

 

1991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系

1991—1995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

1996年3月起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99年赴德国柏林德国之声访学

2007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学

2006至2012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系主任


学术活动


数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推委会推选委员

第二届、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学术召集人和评审

曾担任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创投项目、FRIST电影节创投项目、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香港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评审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第三、四、七届初评委,第六届终评委


幕后创作人


王红卫有多重身份,但都和电影有关,除了是电影学院教师之外,他还是近十几年来国内电影界最重要的幕后创作人之一,最新的作品除了《绣春刀Ⅱ修罗战场》之外,还担任了这两年广受关注的低成本恐怖片《中邪》和备受好评的现象级影片《心迷宫》的监制;另外就是更多人知道的从最早的《绿草地》到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疯狂的外星人》等几乎所有宁浩电影的编剧或者剧本策划。



导演:路阳 2017年7月19日上映 三天半票房即过亿



导演:忻钰坤  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奖等


导演:马凯   FIRST电影节最佳艺术探索奖


导演:宁浩   莫斯科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天鹅大奖等

他合作过的导演,以宁浩为起点,后有杨超、李蔚然、程耳、路阳,再到八零后导演中的佼佼者忻钰坤、郭帆、马凯等等,其中既有电影学院导演系科班出身的,也有纯粹“野生”的“民间力量”,几乎贯穿了六代之后的半数重要新导演,而其中除了像宁浩这样的高素质商业电影之外,还有如《长江图》这样的高规格艺术电影,像《边境风云》和《决战刹马镇》这样的个人色彩强烈的,有作者追求的商业电影。


导演:杨超  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等

导演:程耳  第七届中国电影家协会青年影像论坛入围


导演:李蔚然  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入围



部分作品一览

编剧作品

电影《无人区》导演:宁浩  

电影《疯狂的赛车》导演:宁浩   获金马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提名 等


监制作品

电影《心迷宫》导演:忻钰坤  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奖等;

电影《中邪》导演:马凯   FIRST电影节最佳艺术探索奖;

电影《盛先生的花儿》导演:朱员成  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关注单元最佳影片等;

电影《被阳光移动的山脉》导演:王强  合一影业&香港电影节早鸟计划头奖;


策划作品

电影《绿草地》导演:宁浩   莫斯科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天鹅大奖等;

电影《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   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等;

电影《长江图》导演:杨超  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等;

电影《边境风云》  导演:程耳  第七届中国电影家协会青年影像论坛入围;

电影《决战刹马镇》导演:李蔚然  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入围;



青年导演推手


王红卫老师平时的大量时间用于参与业内尤其是和青年导演有关的社会活动,用各种方式来现实地推动青年导演走上中国电影的主舞台,他主持了最早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活动,并且也被邀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和香港国际电影节HAF创投的评审,在西宁first电影节上更是屡屡能见到他以创投点评嘉宾等各种身份参与活动,他表示更愿意付出时间精力来参与各种创投活动的原因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可以更多的发现新人,发现新人的有创意的项目,从而能在学校之外的环境中,更多的利用自己的能力、经验和资源来帮助孩子们。


当然,另一个不能不提及的是他身兼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和CFDG青葱计划的常务理事长,青葱计划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和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一起主办的国内最高层级的青年导演扶植计划。



从2015年创立起,王红卫老师就是主要组织者之一,并同时身兼评审和剧本工坊导师的工作,短短两年,青葱计划在业内已经有了很高的声誉,并且已经有多部作品开始进入拍摄。其中第一部作品即是由王红卫老师监制的首届青葱十强之一的《被阳光移动的山脉》,该片也在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三项最重要的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编剧的殊荣。



导演:王强  合一影业&香港电影节早鸟计划头奖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届“青葱计划”五强选手陈聪聪,是从中国短片第一品牌赛事——“九分钟电影锦标赛”走出来的优秀青年导演。2010年,陈聪聪以美术的身份参与了第一届九分钟电影锦标赛,后来执导短片《剃头师傅》“一战成名”,获得2013年第四届九分钟电影锦标赛的最佳影片奖和最佳摄影奖。

而王红卫老师与九分钟电影锦标赛也颇有渊源,早在2011年就参与了这项鼓励和扶植青年电影人的公益赛事,并在第二届、第四届九分钟电影锦标赛中担任评委。今年,九分钟电影锦标赛的升级版——“金顶计划——透明电影制造”正式发布,王红卫老师再次接受梦想城的邀请,担任“金顶计划”电影长片监制,帮助青年导演开启他们的第一部长片创作。



作为创作者,王红卫不局限于任何单一的类型和风格,他也绝不试图用框框和定式将这些导演和影片纳入到某种同质化的轨道。在与导演的合作中,他更像是一个隐身人,包容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电影理念的导演将自己的特色发挥到极致。作为青年导演推手,他又非常讲究"推手"的力度与火候。他的独特能力在于,极其准确地把握了青年创作者的成长规律和成长节奏,并且“因材施教”,为每一位青年电影人找到真正适合和属于他自己的力量。


王红卫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梦想城的专访,关于青年导演的成长之路谈了三个问题:


梦想城:您觉得青年导演在从9分钟短片创作到90分钟长片的跨越中,是否存在难点与壁垒?有哪些?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他们?


王红卫:从9分钟到90分钟,与其说存在壁垒,不如说存在一个巨大的台阶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沟。壁垒是说一面墙在那,你翻得过去翻不过去;但是沟呢,是说你得要跨过去。


第一个,我觉得就是剧本。因为作为短片来讲,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个构思,它是基于视听表达的,可以用基本的电影语言完成的一个构思;但是作为长片来讲,它的剧本,其中的文艺性、文学性,专业的结构、时间、节奏这些东西,包括说观众去看一个长片,和看一个短片的时候,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这些就形成了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表演。在短片当中,不管是作为导演也好,还是作为观众也好,对于表演的考虑和看法其实和长片是不一样的。到了长片,观众是要求表演接近于他们的经验,不像在短片当中,可以接受一个更宽泛的表演方式,或者说他的关注点不太放在表演上。而很多青年导演在短片当中找不来很好的演员,所以本能的,潜意识当中就把重点放在构思、镜头这些上面,所以表演经常被一些取巧的办法混过去了。但到长片的时候,表演会非常扎眼,他混不过去。所以表演会经常成为很多青年导演第一部长片作品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演员在完成短片的时候,和在完成长片的时候不一样。短片,很难去完成一个人物,而长片的基本要求是你要完成一个人物。因此,短片这种片段式的、为某种构思和视听服务的表演,和为一个完整的人物、完整的表达所服务的表演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对于演员来讲,他也完全是两种方式,或者说导演要用的完全是两种level的演员。


第三个,是一个高一点的要求——主题。一个90分钟的长片,如果抛开那些纯粹的爆米花电影而言,那么作为一个青年导演,你想在一部长片当中,让人看到一些你未来的潜力的话,那这部影片主题的选择和挖掘就会显得很重要。当然,第三点这是一个高要求,如果从基本的手法和技术层面,就是刚才那两点。


梦想城:您合作过的青年导演中,有纯粹“野生”的民间力量,也有电影学院毕业的“科班”,这两种类型的导演在创作上是否有差异?


王红卫:对于导演的类型,大概也就是这一年,我觉得其实某种意义上,已经形成了这么一个状态——所谓民间的“野生力量”的导演和大量的海归青年导演(海外学习背景,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已经形成了对国内专业院校科班出身导演的一个夹击态势。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科班和非科班这两种青年导演的区别和特点,而是说我们这些在国内和多少人竞争过后终于考上了艺术院校的导演和编导专业的所谓天子骄子,他们早年间可能比较光明的未来,现在已经变得形势严峻了。因为不论是在短片、各种创投项目,还是在已经拍摄完成的院线电影或独立长片当中,我都看到了前面所说的两种力量的合围和夹击。


所以实际上,这对独立电影是好事,导演的背景,不管是专业背景、学识背景,都呈现出多元化,对中国电影非常的好。但是对于我们传统的科班学生,其实就面临这么一种困境或者说挑战。海归的学生,可能他的想象力,他的自由的空间,他接触最新的电影,包括泛艺术领域的作品和观念,都会比国内的学生多。国外的在技术训练上,可能也比国内的更有传统、有经验。包括他们去做一个项目,国际化程度,从前期,包括到影片完成之后的国际推广,可能都比国内的学生有优势。


同时,相比民间的野生力量,这些科班的学生,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某种各个学校多年教学形成的一个传统的车辙里。而不像这些野生的、新鲜的、不管不顾的力量,他们就是——我想拍电影、我有故事要讲!虽然这些野生导演,没那么多成功的经验,没有那么多可模仿的师哥师姐的作品,没有很多老师的帮助,但也没有了很多老师在作品还在胚胎时期就把它试图调整成一个一代代学生们类似的形状。所以,他们的作品出来之后,新鲜感和力量感又会优于科班的学生。


所以,我觉得冲击肯定是在的,而应该借助这两种力量的冲击来改变,进入21世纪之后的这十几年,电影教育普及化之后,设备廉价化之后,大量的包括民间院校在内的编导专业的学生,出现的走模式化以及所谓过早行业化的问题。


梦想城:最近上映的《绣春刀2·修罗战场》口碑和票房表现都很强劲,而您也担任了这部作品的剧本策划。如何在商业价值和作者表达之间取得平衡,是很多青年导演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王红卫:关于《绣春刀》商业化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平衡,这个问题太大了。《绣春刀》如果想说透,就得从头说起。《绣春刀》这是整个团队拥有清醒意识的产物——第一,这是一个商业电影;第二,这个商业电影一定要有创新;第三,这种创新一定是尽量往更高的台阶上走,而不是向下兼容,是一个向上努力的大方向。我觉得整个团队在这点上,有不言自明的默契,这样才能比较顺利的做出这么一个作品。




最新评论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4-20 13: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