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文学剧本 1. 内景 老李家客厅 日 一幅乡村画的特写。画面上是一个人孤独地走在一条土路上。镜头拉开。 老李(65岁)坐在桌前吃早点。早点是简单的粥和油条。 老伴刘芳从厨房出来,端来一小碟咸菜放到桌上,然后自己也坐下。 老李:我一会去接孙子去。 刘芳:小军会去接的。 老李:在屋里都快憋死了,总得让我干点事吧! 刘芳:你要真想接,一会我陪你去。 老李:你去干什么,你去谁来做饭?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刘芳走去接电话。 老李站起来,抓起一顶太阳帽走出门。 里屋接电话的老伴接完电话,回来看桌旁没了人。似乎有些着急,她急忙走到里间的卧 室。 2.内景 老李的卧室 日 房间里空无一人,被子叠成整齐的八角。看起来是个曾做过军人的房间,显得干净整齐。 刘芳只好走出房间。 3.内景 老李家客厅 日 刘芳穿过客厅走到门外。 4. 外景 街道 日 刘芳四下张望,没有老李的踪影。只有零星的路人和早起的摊贩在支摊。 刘芳无奈只好走回家里。 5.外景 另一街道 日 老李穿过街道,经过一个摊点时,停了下来。 摆摊的大妈招呼老李:老师傅,你要点什么? 老李拿起一个泥做的士兵问道:这个多少钱? 大妈:三块钱。 老李拿出五块钱递给大妈,拿起泥人转身就走。 大妈从零钱盒里取出的的零钱,抬起头发现老李已走远。 大妈目送着老李。 6. 外景 寺庙 日 老李来到镇里的寺庙前,停下脚。在寺外的大树下坐下。 老李问旁边一个乘凉的大爷。 老李:老哥,这个庙是什么时候建的? 大爷:哦,日子长了。解放前就有,解放后又重建过。文革的时候又给砸过,多亏了解放军后来又帮着重修好了。 老李看着寺庙,似乎在怀想寺庙的过去。 7. 外景 海边 日 老李来到海边坐下, 看着渔船来来往往。 徐徐的海风让老李很惬意。 一个没上学的孩子来到沙滩上拾贝。老李帮着他拾。 8. 外景 小学校门外 日 老李走向校门外的石凳,坐下歇脚。他抬手看看手表。 指针指着四点一刻。还有五分钟学校就下学了。 学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老李望着大门,这里每一个从大门里走出来的孩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背着书包,结伴走出学校大门。很多家长围在学校门口,他们是来接孩子的。 一个中年男人踮起脚尖,挥着手。一个少年闻声,扭过头,看见中年男人,走到中年男人的身边,中年男人从男孩身上卸下书包,往自己身上一背,父子两人转身走开,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一个老妇人带着小孙女离开了。 老李在人群中寻找孙子。但没有孙子的踪影。 一拨一拨的学生走出了校门。刚刚还拥挤不堪的校门口,那些来接孩子的小车、摩托车、自行车,还有步行过来的,忽然都不见了。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的父母,或者和同学们结伴回家了。 校门外人渐渐空了,终于没有人了。 校工关上大门。 老李站起来,他往学校大门的左看右看,忽然,他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儿子李军。李军手里拎着一小袋水果,好像刚刚从水果店走出来。 李军旁边跟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李军径直来到石凳前。 李军:爸,阳阳放学了,我们回家吧! 老李把手里拿了半天的泥人递给李军。 老李:这是我刚才买的。你以前喜欢的,一直想要但我没给你买。 李军接过泥人,半响说不出话,眼圈渐渐红了。 李军:爸,谢谢你。我们回家吧! 李军说完想来搀老李。 老李推开李军。 老李:我还能走。不用你扶。 说完自己就率先走在了前边。 李军拉着儿子走在后边。这时,电话响了。 儿子李阳嚷着:是奶奶的电话,我要接。 说着抢过爸爸的电话接听:奶奶,我们接到爷爷了。现在就回来。 电话里刘芳的声音:在哪里接到他的? 李阳笑着说:还是在爸爸的小学啊!爷爷又去爸爸的小学了。真好笑啊!爷爷每次都记不住我的学校在哪里,他只记得爸爸的小学。害得我们都要绕道来接他。 电话里刘芳没有搭话。 李阳:奶奶,你给我做了什么好吃的? 电话里刘芳的声音:奶奶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李阳:哇,太好了,红烧肉我最爱吃了,我要吃一大碗。奶奶最好了,我最爱奶奶。 电话里刘芳的声音:不要灌蜜糖给奶奶了,你今天乖不乖啊? 李阳:当然乖啊!可是奶奶,今天爷爷送了一个泥人给爸爸,却没有送我。我好伤心啊! 电话里刘芳的声音:那是爷爷忘记了,明天奶奶送你一个。 李阳:好啊!我还要一个奥特曼…… 老李一家人排成一个列队,走在夕阳里。他们的影子越拖越长,终于不见…… |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
GMT+8, 2025-7-18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