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届九分钟影片影评大赛

[复制链接] 分享到朋友圈
123#
一日惊喜 发表于 2014-3-14 15:26:42 | 只看该作者
                            剩女们的悲哀                        
                                    评析——《豆男友》
《豆男友》这部影片向我们讲诉了一个大龄剩女寻找男友的爱情的故事。
影片以黑白默片的特有表现形式向我们讲诉了一个大龄剩女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男友无果,后意外买到神奇的能长出男友豆子的故事。影片前半部分用有些诙谐幽默的镜头表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大龄剩女在相亲中的奇葩遭遇,和在相亲过程中自己的苛刻挑剔。我们在导演表现本片的这位大龄剩女的性格中,我们得知了这个剩女之所以会成为剩女的原因,她与所有社会中的剩女一样,有着同样的共性。都是对未来的老公有着苛刻过分的要求,而自己往往是宁缺毋滥的性格。我们在这种人物性格的表现身上,开始看到了整个社会中的这种剩女“病态”。
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则重点讲诉影片中的剩女是如何买到会长出男友的神奇豆子,又是如果呵护培育,直至最后使得豆子长出俊朗的男友的。
我们在剩女培训豆子的过程中,在她倍加爱惜呵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影片中的剩女对爱情是充满了多大的幻想和期盼,这种幻想和期盼是对爱的渴望,这种对爱的渴望可能是社会中所有剩女的共同渴望,她们在生活中,或许有时候性格在外表看起来表现的很强势,是不可欺,其实她们的内心也有着最柔软,最需要别人去呵护的一面,有着甚至比他人更巨大的空虚感,更渴望被爱。她们对别人付出的爱有多少,就代表着她们渴望着别人回报给自己的爱有多少。
当这个小小的豆子,终于长成了俊朗的男友,我们在剩女的脸上看到了幸福的笑容,但是导演并没有将主题剧中于此,而是将影片继续升华,我们在影片的结尾看到的剩女又买了许多豆子,在培育更多的男友,这一举动,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到了剩女们的内心。似乎这种种出来的男友并不能给与自己真真切切的安全感,所以,她们要拥有更多的爱来维护自己空虚的内心,来增强自我的安全感。这或许就是千千万万剩女们的悲哀。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93#comment
122#
一日惊喜 发表于 2014-3-14 14:58:06 | 只看该作者
谎言下的作秀
                            浅评——《赤日炎炎》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是否一定是真实的?
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越来越有着这样的疑问。
影片《赤日炎炎》向我们讲诉了一个老大爷为了填补一个丢失的井盖而寻求社会帮助的小事。一个街道,丢失一个井盖,对于社会来说,可能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件,但是这个丢失的井盖对于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来说,却是大到不能再大的事,因为这个丢失的井盖,给路过的人们带来的可能会是生命的危险。但是在危险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人们总会有着各种侥幸心理,觉得这个悲剧者一定不会是自己。
在小巷里生活了许多年的老大爷了解井盖丢失将会给居民带来的危害,所以他将此事通报给了信得过的记者,但是当记者得知只是丢失井盖这样一件小事的时候,缺乏新闻价值的情况下,记者并不愿意前来报导,无奈的老大爷只能用计谋将记者骗来,但是当记者知道自己受骗,为了给丢失井盖的事件加强新闻性,记者自己做起了导演,请来了各界人士开始制造一起假新闻。在这种无奈下,大家只能极力配合。
导演在这样的情节设定上显得十分新颖巧妙,以一件丢失井盖的小事为线索,将这条线索逐渐拉长,以生活中的小事延续到道德层面,再延续到社会层面,在使得影片具有戏剧性,幽默性的同时,深刻的挖掘了人性,揭露了社会中丑陋的社会问题。我们会随着影片一起思考,到底我们在眼睛所见耳朵所听的有多少才是真正真实的?有多少才是实实在在发生的而不是一场像是电影的作秀?
在女记者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看到的更多是在当今社会中为了追求利益而摒弃道德的人。这种现实悲哀本质不仅仅与个人有关系,更与我们如今的社会大环境相连,在如今,媒体过分的追求新闻性而忽略真实性,过分注重于所谓的大事件而忽略真正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事件。
我们在影片最后,看到老大爷被记者折腾一通后,也没有达成所愿,我们看到老大爷在影片的最后默默的拉了一车黄沙将这个井口堵住,在邻居的窥视下,老大爷似乎是个倔强的异类,但老大爷仍旧坚持自己的信念,老大爷堵的不仅仅是井口,还是社会的漏洞。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portalcp&ac=comment
121#
一日惊喜 发表于 2014-3-14 14:16:32 | 只看该作者
                         《洞》影评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洞,这个洞或大或小,或有形于我们身上,或无形于我们内心。
《洞》这部影片通过苏郝对医生讲诉自己的病情以及回忆从前的记忆,向我们讲诉了一个有些怪异的故事。这个故事看似离我们的现实的生活很远,不可思议,其实认真去解读影片所表现的含义,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真实的内心。
因为从小失去了父亲又失去的了母亲,少年时期的苏郝就显得与他人不一样,沉默寡言,行为怪异,这些都是一个单亲孩子的正常表现,他们因为缺少关爱,所以常常不愿意与世界倾诉自己的内心,他们因为渴望被爱,又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这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苏郝,成人后依旧带着这儿时的阴影记忆,使得其依旧在性格上不会与他们一样。
青春期的少年多数是懵懂的、冲动的。在一次意外的墙洞中,他看到了对面房间里漂亮的姐姐,这姐姐成为了苏郝爱的启蒙,然而对于苏郝来说,这种爱往往是无法释怀,只能活在自己的懦弱臆想之中的。因为从下爱的缺失,使得苏郝的内心比普通人更加的有欲望,他渴望在这种洞中试图找到美好的东西,窥视着他所不敢面对的一切,但是洞往往都是黑暗,在黑暗之中能够给予苏郝的,只有无尽的冥想。
我们看到苏郝试图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世界,去尝试激情刺激的生活,但从小特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苏郝,注定着苏郝只能过像是被命中注定的生活,始终还是逃脱不掉平庸的命运。
影片通过看似流水账的镜头表现了苏郝的生活,我们在这生活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苏郝自己,看到的更多是千篇一律的现实,在社会里,可能很多人同苏郝一样,试图逃脱命运,改变自己所厌倦的一切,但很多人到最后还是向命运妥协,依旧自然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日子。
影片通过苏郝的回忆讲诉,使得影片在内容上显得丰富具体,又通过苏郝的经历使得影片变得新颖有趣,但本片的升华之处在于影片的最后结尾,在观看影片时,我们都会将视角单一的放在苏郝身上,感受着苏郝的快乐与伤悲。当苏郝的主治医生走到幕布后,脱下白大褂,露出身上的洞时,我们才明白导演所要表达的含义,原来有“洞”的人不仅仅只有苏郝一个,原来世上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洞”,这洞或是有形或是无形,都深藏在每一个的身上。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5#comment



120#
563239073 发表于 2014-3-14 12:21:59 | 只看该作者
豆男友》——种的是一种渴望
这是一部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影片。影片通过黑白色彩与钢琴声的融合给人一种女主角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影片中的大龄剩女同其它人一样关心着自己未来的幸福。另一半的样貌,财政收入,是否有房有车,过日子是否精打细算等,这些都被作为了她选择男友的条件。由于力求完美,又很物质,所以终没有找到那个理想中的他。直到有一天她被街边的橱窗里一种“自种男友”新型产品吸引住,出于好奇心地走进商店,仔细端详帅气的样品男友,最终买下一粒男友种子!影片通过一种新颖的方式,种男友,充分表现了女主角内心对于渴望得到一个完美的男友的憧憬!虽然在种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的意外,但最终还是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男友!当体验过男友给她的渴望带来满足时,又种了更多的男友,这又是一个巧妙的反映人性贪婪的现实!整部影片给人一种"黑色幽默"的色彩,充分反映了当代大龄女青年选择男友的物质条件及渴望找到一个理想中的男友的追求。最终通过种,这种方式得到理想中的男友叫人哭笑不得。。。
119#
赤脚孩子 发表于 2014-3-14 10:45:40 | 只看该作者
评《桃子》——对生命舞者的悲情赞美
《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老师评价第五代是不会讲故事的一代导演,《桃子》确实有第五代导演作品很鲜明的特征。《桃子》讲的也不是桃子的故事,讲的就是桃子,就是一个人物层面上的电影短片,写实中带点对生命形式感的赞美还有悲情的怜悯吧,片头便响起来贯穿整条片子的主题乐,应该是大提琴乐吧,带着悲情压抑的低音一闯进来,我们就知道桃子的生活准离片头电梯营造的那场戏的氛围差不远了。封闭的电梯略感压抑,环境全是冷硬的色调,桃子身边不是伤亡就是略显急躁的人们,“这天气天天都四十多度,还让不让人活”,这讲的是桃子的生存环境吧。电梯门开了,桃子好奇地往电梯外望了望,电梯门又关上了,这讲的是桃子的整个生活吧,这场戏已经讲了整部戏,基调、导演放进去的视角都齐了。周晓文导演自己讲得很好,电影不论长短最重要的是灵魂。灵魂又是什么?大概是指生命的意义,人的品格属性,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感情等等。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桃子。有人说这是一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它不励志啊,导演只是展示而已,一条线没有拉高也没有压低,最真实地呈现,如果说它励志,那便是导演说的灵魂,这片子人物如导演所追求有了灵魂。桃子最真实的生活呈现就如会男网友那场戏里电视里播着的动物世界一样,人莫过于动物,最真实的生活莫过于“食色”本性,桃子打两份杂工仍然生活拮据,买不起新鲜的蔬菜,这个年龄像所有正常女孩子一样渴求爱情却不得而终;略微晃动的冷色调影像很安静地在记录也略带不安定的情绪,桃子的生活没有加入任何戏剧化的处理,最真实就是还原了。唯一的处理就是桃子每次起舞时都有火车经过或者加入了火车穿过的“隆隆”环境声,这是导演形式化的处理。人区别于动物也就是人有灵魂,灵魂是什么,那就是对美和诗意的追求(借用苏牧老师的原话哈)。医院电梯工是生存环境的展示吧,而舞蹈学校清洁工则是精神追求的展示,说的有点悬乎,但是这样的职位设置导演明显是有寓意安排的。桃子身体残缺却热爱舞蹈,这是对美的追求,每次起舞影像都是最美的,桃子也是最美的时候,这是导演的赞美,但是他却刻意压低这种扬起的情绪,这还是在还原,之前是内容现在是形式。最后桃子的灵魂之舞,这是导演在人物身上的投射,我们看到了精致的摄像、灯光,贯穿的悲情主题配乐,导演所有在人物身上挤压的情绪都通过前面唯一一场表面化冲突的戏在这里泄洪了(桃子的生活里处存在冲突,只是隐性的,这是唯一一场外化的)。桃子陶醉在自己的灵魂世界里起舞,《黑暗中的舞者》在火车上幻想起舞,那是激昂的,那是最灿烂的赞美,而《桃子》是悲情的,最
后,火车还在从窗外穿过。——老五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6#comment
118#
活死人墓幽居 发表于 2014-3-14 10:42:34 | 只看该作者
《剃头师傅》微影评

    《剃头师傅》是本届九分钟影片中最有文化底蕴、最有情怀的一部,虽然《外婆的灯火》也非常的出色,但我还是更喜欢《剃头师傅》。《剃头师傅》对老年生活状态的表现和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思考非常的深刻。导演在阐述中说“这个剧本可以比喻成2/3的时间都在描写一个平静的湖面,剩下的时间让湖面有点点涟漪”,我觉得他做得很好;可以说从“小张”拿起相机开始,这个湖面就开始酝酿涟漪了,当我们看见阁楼上那些老人照片的时候,内心就有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感动在心中慢慢泛起。
    片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和尚大爷,创作者最重要的表达和思考基本上都是通过他的口来表现出来的。角色身份设置很合理,主题的揭示也非常的巧妙。“现在的经书字越来越小了,念经的声音越来越低了”这句话对传统文化慢慢消亡的描述很贴切,充满了担忧;“人老了,话会多,你们年轻人听不进去的”语间流露出的落寞和哀伤,着实让人动容!
    《剃头师傅》的摄影很讨人欣赏,角度机位以及运动都安排很合理很流畅,画面的电影感也很强;另外一个做的不错的就是细节,特别是道具在画面景深处的安排,视觉感强且真实。
    我时常在想,当我老了会成什么样子,而后忍不住的哼起左立唱的那首———《如果我老了》!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0
117#
LY小队 发表于 2014-3-14 01:06:18 | 只看该作者
                                                与影同忆
                                                           ——《外婆的灯火》影评
     老家在福建南方,有着特有的闽南气息。一如影片中的瓦房,房里住着我们家三世同堂的8口人。我的奶奶很早就和爷爷分了居,自己住在二层楼的里屋。她天天刷着寿金,那是她唯一能做的工作。等刷到一定数量了,就卖给邻里的老人。闽南崇尚神明,逢着日期就会祭神拜祖,寿金往往随之烧焚,所以奶奶能得点盈利。在我印象里,其实奶奶对我不好,她把宠爱都给了伯伯的女儿,我的存在对于奶奶可有可无。直到在看《外婆的灯火》时,有些记忆才从脑缝里掉出来,疼着心:有次我弄坏邻家的东西,母亲骂着我,奶奶冲出来二话不说骂着母亲,顺手把我拉到身后;她很瘦,激动时身体一直发颤;而我,躲在她背后哭。其实,只是我们丢了太多对老人的爱了,他们给予我们的爱被时间埋在了一个个不知名的角落,一时想不起来,等想起来的时候,似乎已经错了太多。奶奶走的那会,我正值高考,她患了癌,躲不开的命。走前一切平静,家人竟是没和我说,知晓时便已经看着骨瘦嶙峋的她被喉里的痰折腾得喘不过气了。所以,想说,一部影片,最好的点是在让人的心可以一起鸣动,所谓的影评,不也正是心的感悟吗?外婆的灯火,那灯火的摇曳处,是我对奶奶的思念。
116#
LY小队 发表于 2014-3-14 01:00:03 | 只看该作者
                                              与影同忆
                                                      ——《外婆的灯火》影评
     老家在福建南方,有着特有的闽南气息。一如影片中的瓦房,房里住着我们家三世同堂的8口人。我的奶奶很早就和爷爷分了居,自己住在二层楼的里屋。她天天刷着寿金,那是她唯一能做的工作。等刷到一定数量了,就卖给邻里的老人。闽南崇尚神明,逢着日期就会祭神拜祖,寿金往往随之烧焚,所以奶奶能得点盈利。在我印象里,其实奶奶对我不好,她把宠爱都给了伯伯的女儿,我的存在对于奶奶可有可无。直到在看《外婆的灯火》时,有些记忆才从脑缝里掉出来,疼着心:有次我弄坏邻家的东西,母亲骂着我,奶奶冲出来二话不说骂着母亲,顺手把我拉到身后;她很瘦,激动时身体一直发颤;而我,躲在她背后哭。其实,只是我们丢了太多对老人的爱了,他们给予我们的爱被时间埋在了一个个不知名的角落,一时想不起来,等想起来的时候,似乎已经错了太多。奶奶走的那会,我正值高考,她患了癌,躲不开的命。走前一切平静,家人竟是没和我说,知晓时便已经看着骨瘦嶙峋的她被喉里的痰折腾得喘不过气了。所以,想说,一部影片,最好的点是在让人的心可以一起鸣动,所谓的影评,不也正是心的感悟吗?外婆的灯火,那灯火的摇曳处,是我对奶奶的思念。
115#
斜坡 发表于 2014-3-13 22:40:50 | 只看该作者
   心灵蜷曲的地方——《洞》影评
    人的身上总有一个洞来接纳逃避时蜷曲的身体和心灵,你会不断的伸展那蜷曲的身心,洞也会随之放大,直到他占领你整个身体和灵魂,那时的你就会成为行尸走肉。
   本片中当主人公受到伤害时,他选择了逃避,继而转化成一种不可思议自己也难以解释的执拗行为上,与其说是在看洞,不如说在为自己挖洞,奶奶的耳洞,树洞,摩托的排气筒,还有那充满诱惑的性爱之洞,无一不在吞噬着自己的灵魂。后来主人公放弃正常的生活,消失在这个有血有肉的世界。或许这就是他对自己生命的升华,对或错不去讨论,但是有人依然在为这种生活前仆后继着。
   本片采用解说,双线结构的叙事方法削弱了人物的塑造,形式必须服务与内容。人物和故事应更有文化根性,感觉整个片子更像是漂浮着,未能接地气,所以稍显空而缺乏刺痛观众心灵的力量。
   这样类型的电影在中国少的可伶,但是希望影视工作者能沉下心来,为中国电影注入新鲜血液,作为一名影视爱好者,我说的有点多了!
影片地址: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5#comment
114#
活死人墓幽居 发表于 2014-3-13 17:22:40 | 只看该作者
《背包》微影评

   《背包》,一部很温情的短片;序场很有意思,不仅把主要人物、动作都交代的很清楚,而且在演员调度上将冲突埋了下去;结局也很震撼,老三为了救孩子“牺牲”了自己。 创作者在主题的表达和故事的讲述上都做的很不错,但是遗憾的是片子中存有一些很明显的硬伤,我就简单的谈谈这些我们新人都会出现的问题。
   片子最主要的道具——“背包”。“背包”不仅仅是一个“用得到”的道具,而且还在故事中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故事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直接揭示“人性”主题的;但是片中“背包”的出场基本上拖到了后半部分,而且出场的方式也非常的突兀,没有任何的暗示。道具在片中的出场应该是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又不刻意的,就像本届九分钟作品《阿志的夏天》中的西红柿一样。倘若“背包”是三人小团体中必备的用品(就像老二手中的那个黑色提包)在序场中就出场,而不是在它不得不出场的时候出场,也许会更好一点。
   部分场景的技术处理上存在很明显的问题,特别是老三被揍那场戏,看起来非常的蹩脚不真实,其实这也是我们这些新人共有的问题;也许创作者在创作时间上出了问题,老大老二劝诫老三那场戏之后的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看起来拍摄的非常仓促;演员的表演上,老三表现的很不错,老大老二和小孩的角色塑造都不是很成功;剧作上感觉还是不太完美,最主要的还是老三跟小孩关系的展现,铺垫虽多但都未抓到点上。
   总之,《背包》还是一部个人很喜欢的作品。也许,多花点时间可以做得更好!
影片地址: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0
113#
一日惊喜 发表于 2014-3-13 12:54:14 | 只看该作者
                                 落入凡间的精灵
                                            浅评《桃子》
《桃子》这部影片讲述一个身体不健全的女孩,在梦想面前执着、勇敢、乐观的追梦过程。
通过《桃子》这部影片,我们看到了一个特殊的舞者,一个失去了双腿的舞者。但在桃子的脸上,我们或许会看到些许忧郁,但是我们在桃子的身上的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坚毅,更多的是对命运不公的顽强抗争,更多的是对梦想的执着。
影片通过讲述桃子的故事和展现桃子的生活,揭露了一些依旧存在的社会问题。在如今世态炎凉,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就算是一个身体的十分健全的人都要被迫的生活在社会的高压下,都会在繁扰拥挤的城市中艰难的生存++++,更何况对于一个身体残缺的女孩呢。但是我们在桃子的身上,没有看到她对于命运的抱怨,虽然缺少他人的关爱,但是桃子依旧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乐观才生活。
因为自己的特殊性,使得自己在繁华的城市中显得更加渺小,这就意味着桃子要比他人付出更多几倍的努力。桃子渴望与其他普通人一样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是现实生活却总是在“排挤”着她。拥挤的地铁,使得桃子被人群无情的挤出,这人群似乎代表着大城市,让桃子在人情冷淡的险现实生活中,始终没有属于桃子的空间。
桃子在舞蹈班当清洁工的时候,因为一次机会,桃子兴血来朝带着舞蹈班的孩子一起跳舞,在被学生家长知道后,不但狠狠的批评了桃子,还狠狠的讽刺了她。我们在家长的言语中,句句都能听到刺耳的话语,这话语虽然是在责备桃子,但是每一句都足够刺痛桃子原本就很脆弱的心。我们在桃子默不作声流泪的脸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委屈,看到的更多的是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桃子内心的冷漠摧残,使得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孩仅仅因为自己身体上的一点缺憾就被社会当成了异类,被抛弃在社会的最边缘之中。
桃子的网名叫做落入凡间的精灵,在桃子美丽的脸上,在桃子失去双腿依旧可以自信舞动的身体上,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精灵。在桃子身后总是呼啸而过的列车中,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我们在这飞逝的时间中与桃子一样,渴望社会中所有像桃子这样的人都能随着时间的飞逝而渐渐抹平自己残缺的记忆,都能够随着时间的飞逝来使得自己在这个世界被接受。
我们在影片最后,看到桃子残缺的腿上依旧有着无法愈合的伤口,这伤口是的破裂更多的是因为缺少关爱,而这缺失的关爱不仅仅来自桃子自己,更多的是社会对其的关爱,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来接受、来关爱桃子所代表的这类人群,那么他们的伤口终究有一日会被这种温暖所抹平。他们需要整个社会的关爱,因为他们是落入凡间的精灵。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6#comment
112#
一日惊喜 发表于 2014-3-13 10:59:21 | 只看该作者
                         《阿执的夏天》影评

伴着温暖的阳光和优美的合唱,影片《阿执的夏天》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发生在夏天的故事。阿执的夏天为我们讲诉了一个名叫阿执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段酸涩经历。也通过阿执的故事,来回忆着我们在儿童时懵懂的经历。这些经历像是夏天,明媚且有带着忧伤。
因为单亲的缘故,缺乏母爱的阿执在荷老师身上找到了母性的光辉,荷老师因此也成了阿执的爱的启蒙者。在成长发育期,阿执显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交谈,荷老师对阿执的特意关爱,让阿执在炎炎的夏天对荷老师产生了炙热的感情,这种感情因为阿执的性格一直埋藏在心中,不敢也不愿意去向荷老师表露,阿执只是用着自己的方式去传递着阿执对荷老师的爱。这种含蓄婉约的情感表达方式,很好的契合了阿执的年龄,作为还在发育期,心智还不够健全的阿执来说,或许在阿执的心中不知道什么叫爱情,但他却知道什么叫爱,在他心中爱就是关心,爱就是占有,因为缺乏关爱,所以才会极其渴望被爱,渴望对荷老师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是唯一的爱。
导演在荷老师的人物设定上设计的十分巧妙,在表现荷老师贤惠、善良的一面同时,又加以表现荷老师摩登的一面,这种看似反差的人物表现形式正好切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多面性,我们不能偏激的执意去认为人的哪一面美,哪一面丑,每一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面的。荷老师在同学面前是贤惠、善良的,但在感情方面却是愿意去寻找刺激。追求幸福和快乐本身就是人们应有的基本权益。但这一普遍的现实在阿执的内心看起来却是肮脏的、失望的。因为对于年少时期的阿执,还不能够了解现实社会中的人之长性。对于还没有经历过世俗洗礼阿执来说,一切还都是那么单纯。
导演在光与色彩的运用上十分的精美,因为是在讲诉一个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因为是在讲诉一个成长中经历过的一个酸涩故事,所以导演大量的以明媚的暖色调为全影片的主要色调,用通红的西红柿代表了酸涩和欲望。这些色彩上的巧妙运用,使得影片在凸显唯美的同时,更是为渲染影片的气氛,烘托影片的主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影片结束后,我们从阿执的身上或多或少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或多或少会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酸涩记忆,或多或少会记起我们曾经爱的懵懂。我们因为这些或多或少才有了完整的青春。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4#comment
111#
啊些 发表于 2014-3-12 22:01:52 | 只看该作者
别让背包成了包袱——《背包》影评

仅已此文纪念《背包》里那些莫名的感动。
    每个人都有一个背包,就像每个人都有一颗可以装载任何情感的心,背包里有善良,有邪恶,有真情,也有无义,当背包里装下善良时,人生由于心安理得而走得很轻松,而当装下邪恶时,人生由于亏心愧疚会走得越来越沉重.
     魔由心生,亦由心除,片中小孩的背包里除了纯真,几乎是空白,而人贩子由于私心杂念,金钱利益,背包里几乎快装满冷酷无情,聪明乖巧的小孩成了人贩子的包袱,人贩子为了甩掉这个包袱,打算背上另一个杀人越货的包袱,而人贩子中的老三在与纯真小孩接触的日子里,得到了人性的安抚,打算放下屠刀,改邪归正.
    本片反映的主题令人深思,看后能与观众形成共鸣,拍摄手法专业,行云流水,画面超有质感,表演也很到位,让人感觉到真真实实地存在,冲击感观的同时,也触碰到了观众的灵魂.
     凡人做不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的境界,但我们可以时刻擦拭心灵的尘灰,调整自己心灵的天平,放下心里邪恶的包袱,让自己的心里永远充满白云悠悠、溪水潺潺.
     良知就在一念之间,邪念也可会被情感融化,因为人性的良知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尘不变的.良知不分富贵卑贱,片中的老三最后的抉择就是灵魂的修炼.
    别让背包成了一辈子的包袱,有时在想,如果人没有感情的包袱,是不是会活得更逍遥自在?但后来慢慢发现,若无感情,小孩也许早遭毒手,若无感情,小孩也不会在奔跑的最后回眸一望,感情并不是包袱,它只是心灵的除尘器,禅扫心灵邪恶的尘埃.
     最后说说本片美中不足之处,可能是由于片长的原因,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情节被忽略了,只能让观众去揣摩,若不是看了前期的故事,可能理解会有困难,但也许这是作者想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吧.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0#comment
110#
Rainychloe 发表于 2014-3-12 21:09:09 | 只看该作者
何处是归程
——《立足》影评
  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停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
  总觉得这个世界走样了。
——题记
  “人性”这个词只有在流露出来的瞬间才赋予真义。
  一对年轻的夫妇,孤独地生活在陌生的广州,也许他们初来乍到时带着的是颗热情的心,好奇又有着怕生的恐惧,然而他们的朴素和实诚却与这座看似繁华的城市格格不入,物欲、冷漠渐渐浇灭了他们生来就有的那份火热与真诚,自卑和焦虑却慢慢包裹住他们。
  住处面临拆迁,他们只能生活在废墟里;狭窄的交际圈使得他们几乎没有靠得住的朋友,而相关综援部门却开始了踢皮球;到广州三年多,找工作四处碰壁,但他们却不能因为这样回家……
  偌大的城市却让他们无处安放自己,试问何处是归程?
  影片开始是一组反映他们清贫生活的蒙太奇,奠定全片的平民化的暗色基调,但是不得不说前几组画面的衔接(或者说是过渡)显得有点生硬,让人不由得猜疑后期工作是否有些粗糙。但当背景音乐响起后,每一个节奏的重音配上阿六老婆眺望远方的泪眼,以及喧闹的街道里小孩子稚嫩的童音,这种悲喜的对比让人不由得心头哽咽。
  老猫对老六说:“我用三星手机,人家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只有穷人才用诺基亚,什么玩意!”外地人最敏感的便是与身份认同有关的词汇,但是为了生存,他们唯有不断地放低自己。老六心里面仰望着这个繁华的天空,而眼前则低头望着用旧碗装着的老婆煮的饭菜。老六,这个讲着一口笨拙的广东话的人,得以在老猫介绍的茶水间工作。收工回家时,影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我们在看到繁忙码头、繁忙工人的同时,听到了电视节目里关于拉动广州经济发展的一番评论,这让我想起了杜琪峰电影里老是用天气预报的画外音来暗示天气和渲染气氛,《立足》如是,不仅节省了片长,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电视里主持人圆润的嗓音跟老六夫妇凄贫的生活对比起来,反讽意味和盘托出。
  老六的老婆说:“到小蛮腰工作了,是不是更加了解广州了?”
  老六边看电视便回答:“以前不懂,现在更不懂了。”
  以前陌生的是对这个城市的外貌,现在陌生的是对这个城市的灵魂。
  影片结束时,老六只想给老婆找一个洗澡的地方,但是画面呈现的是,冰冷的铁门里那个干部冷漠的表情,厌恶的眼神以及推脱的言辞。这道铁门隔开的不仅仅是老六和那位妇女干部,还在本地人与外来人流之间划开一道深深的沟壑。
  想用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来避开“农民工”等叫法来称呼外来务工人员,暂且叫他们“泊来客”吧。他们大都来自其他省市的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较为贫乏,面对沉甸甸的家庭负担,他们必须外出谋求生路。这群泊来客在一二线城市做着几乎是最辛苦的工作,遭受的却是大声的吆喝,白眼甚至欺骗,不要说有一个简单整洁的住宿,就连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他们都得不到。广州,作为全国经济高度开放的一线城市,在霓虹灯闪耀半边星空的夜晚,车水马龙,到处弥散着时尚魅惑的气息,但在那些灯光照不到的角落里,却是一声声早已被市区里的喧闹声淹没的悲哀的叹息,只剩下一只只落寞的黑影……
  《立足》这部片以广州这个繁华的城市为基点,影射出全国各大市区的“泊来客”们尴尬而凄凉的处境,并传达给了观影者他们需要社会关注、需要身份认同的讯息,开放式的结尾是在启迪观众,希望我们用行动证明,这个世界还没有走样,这个世界还充满爱和人性。来自外地的他们都想融入到当地来,他们需要家,家的前门有一条路,使他们白天工作后都可以沿着这条“归途”回来睡个好觉;家的后门也有一条路,使他们春节可以踏上“归程”回去做个好梦。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4
109#
Rainychloe 发表于 2014-3-12 19:26:33 | 只看该作者
何处是归程
——《立足》影评
  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停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
  总觉得这个世界走样了。
——题记
  “人性”这个词只有在流露出来的瞬间才赋予真义。
  一对年轻的夫妇,孤独地生活在陌生的广州,也许他们初来乍到时带着的是颗热情的心,好奇又有着怕生的恐惧,然而他们的朴素和实诚却与这座看似繁华的城市格格不入,物欲、冷漠渐渐浇灭了他们生来就有的那份火热与真诚,自卑和焦虑却慢慢包裹住他们。
  住处面临拆迁,他们只能生活在废墟里;狭窄的交际圈使得他们几乎没有靠得住的朋友,而相关综援部门却开始了踢皮球;到广州三年多,找工作四处碰壁,但他们却不能因为这样回家……
  偌大的城市却让他们无处安放自己,试问何处是归程?
  影片开始是一组反映他们清贫生活的蒙太奇,奠定全片的平民化的暗色基调,但是不得不说前几组画面的衔接(或者说是过渡)显得有点生硬,让人不由得猜疑后期工作是否有些粗糙。但当背景音乐响起后,每一个节奏的重音配上阿六老婆眺望远方的泪眼,以及喧闹的街道里小孩子稚嫩的童音,这种悲喜的对比让人不由得心头哽咽。
  老猫对老六说:“我用三星手机,人家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只有穷人才用诺基亚,什么玩意!”外地人最敏感的便是与身份认同有关的词汇,但是为了生存,他们唯有不断地放低自己。老六心里面仰望着这个繁华的天空,而眼前则低头望着用旧碗装着的老婆煮的饭菜。老六,这个讲着一口笨拙的广东话的人,得以在老猫介绍的茶水间工作。收工回家时,影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我们在看到繁忙码头、繁忙工人的同时,听到了电视节目里关于拉动广州经济发展的一番评论,这让我想起了杜琪峰电影里老是用天气预报的画外音来暗示天气和渲染气氛,《立足》如是,不仅节省了片长,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电视里主持人圆润的嗓音跟老六夫妇凄贫的生活对比起来,反讽意味和盘托出。
  老六的老婆说:“到小蛮腰工作了,是不是更加了解广州了?”
  老六边看电视便回答:“以前不懂,现在更不懂了。”
  以前陌生的是对这个城市的外貌,现在陌生的是对这个城市的灵魂。
  影片结束时,老六只想给老婆找一个洗澡的地方,但是画面呈现的是,冰冷的铁门里那个干部冷漠的表情,厌恶的眼神以及推脱的言辞。这道铁门隔开的不仅仅是老六和那位妇女干部,还在本地人与外来人流之间划开一道深深的沟壑。
  想用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来避开“农民工”等叫法来称呼外来务工人员,暂且叫他们“泊来客”吧。他们大都来自其他省市的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较为贫乏,面对沉甸甸的家庭负担,他们必须外出谋求生路。这群泊来客在一二线城市做着几乎是最辛苦的工作,遭受的却是大声的吆喝,白眼甚至欺骗,不要说有一个简单整洁的住宿,就连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他们都得不到。广州,作为全国经济高度开放的一线城市,在霓虹灯闪耀半边星空的夜晚,车水马龙,到处弥散着时尚魅惑的气息,但在那些灯光照不到的角落里,却是一声声早已被市区里的喧闹声淹没的悲哀的叹息,只剩下一只只落寞的黑影……
  《立足》这部片以广州这个繁华的城市为基点,影射出全国各大市区的“泊来客”们尴尬而凄凉的处境,并传达给了观影者他们需要社会关注、需要身份认同的讯息,开放式的结尾是在启迪观众,希望我们用行动证明,这个世界还没有走样,这个世界还充满爱和人性。来自外地的他们都想融入到当地来,他们需要家,家的前门有一条路,使他们白天工作后都可以沿着这条“归途”回来睡个好觉;家的后门也有一条路,使他们春节可以踏上“归程”回去做个好梦。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4#comment
108#
Rainychloe 发表于 2014-3-12 19:21:27 | 只看该作者
何处是归程
——《立足》影评
  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停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
  总觉得这个世界走样了。
——题记
  “人性”这个词只有在流露出来的瞬间才赋予真义。
  一对年轻的夫妇,孤独地生活在陌生的广州,也许他们初来乍到时带着的是颗热情的心,好奇又有着怕生的恐惧,然而他们的朴素和实诚却与这座看似繁华的城市格格不入,物欲、冷漠渐渐浇灭了他们生来就有的那份火热与真诚,自卑和焦虑却慢慢包裹住他们。
  住处面临拆迁,他们只能生活在废墟里;狭窄的交际圈使得他们几乎没有靠得住的朋友,而相关综援部门却开始了踢皮球;到广州三年多,找工作四处碰壁,但他们却不能因为这样回家……
  偌大的城市却让他们无处安放自己,试问何处是归程?
  影片开始是一组反映他们清贫生活的蒙太奇,奠定全片的平民化的暗色基调,但是不得不说前几组画面的衔接(或者说是过渡)显得有点生硬,让人不由得猜疑后期工作是否有些粗糙。但当背景音乐响起后,每一个节奏的重音配上阿六老婆眺望远方的泪眼,以及喧闹的街道里小孩子稚嫩的童音,这种悲喜的对比让人不由得心头哽咽。
  老猫对老六说:“我用三星手机,人家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只有穷人才用诺基亚,什么玩意!”外地人最敏感的便是与身份认同有关的词汇,但是为了生存,他们唯有不断地放低自己。老六心里面仰望着这个繁华的天空,而眼前则低头望着用旧碗装着的老婆煮的饭菜。老六,这个讲着一口笨拙的广东话的人,得以在老猫介绍的茶水间工作。收工回家时,影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我们在看到繁忙码头、繁忙工人的同时,听到了电视节目里关于拉动广州经济发展的一番评论,这让我想起了杜琪峰电影里老是用天气预报的画外音来暗示天气和渲染气氛,《立足》如是,不仅节省了片长,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电视里主持人圆润的嗓音跟老六夫妇凄贫的生活对比起来,反讽意味和盘托出。
  老六的老婆说:“到小蛮腰工作了,是不是更加了解广州了?”
  老六边看电视便回答:“以前不懂,现在更不懂了。”
  以前陌生的是对这个城市的外貌,现在陌生的是对这个城市的灵魂。
  影片结束时,老六只想给老婆找一个洗澡的地方,但是画面呈现的是,冰冷的铁门里那个干部冷漠的表情,厌恶的眼神以及推脱的言辞。这道铁门隔开的不仅仅是老六和那位妇女干部,还在本地人与外来人流之间划开一道深深的沟壑。
  想用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来避开“农民工”等叫法来称呼外来务工人员,暂且叫他们“泊来客”吧。他们大都来自其他省市的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较为贫乏,面对沉甸甸的家庭负担,他们必须外出谋求生路。这群泊来客在一二线城市做着几乎是最辛苦的工作,遭受的却是大声的吆喝,白眼甚至欺骗,不要说有一个简单整洁的住宿,就连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他们都得不到。广州,作为全国经济高度开放的一线城市,在霓虹灯闪耀半边星空的夜晚,车水马龙,到处弥散着时尚魅惑的气息,但在那些灯光照不到的角落里,却是一声声早已被市区里的喧闹声淹没的悲哀的叹息,只剩下一只只落寞的黑影……
  《立足》这部片以广州这个繁华的城市为基点,影射出全国各大市区的“泊来客”们尴尬而凄凉的处境,并传达给了观影者他们需要社会关注、需要身份认同的讯息,开放式的结尾是在启迪观众,希望我们用行动证明,这个世界还没有走样,这个世界还充满爱和人性。来自外地的他们都想融入到当地来,他们需要家,家的前门有一条路,使他们白天工作后都可以沿着这条“归途”回来睡个好觉;家的后门也有一条路,使他们春节可以踏上“归程”回去做个好梦。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4#comment
107#
啊些 发表于 2014-3-12 17:25:19 | 只看该作者
《小武侠》的爱恨情仇
  武侠虽小,但五脏俱全.
   说到武侠,情不自禁地会想到金庸和古龙先生笔下的正能量英雄人物,功夫高强,侠肝义胆,嫉恶如仇,赤胆忠心,忍辱负重等,片中的英雄虽未面面俱到,但一小段武侠,一小段江湖,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全面的武林世界,世界里包含了爱恨情仇.
     片中有父子之爱,师徒之情,杀父之仇, 师兄弟之恨.
     片子一开始引出两位武林高手,埋下伏笔,夺人眼球,引人入胜,但意想不到的是小男孩与这两位人物有千丝万缕的情仇联系.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功夫再高,也会有败的一天,只有从心灵上战胜对手,才能让对手心服口服,跪地屈服,原来情感是可以战胜仇恨的.
   该片主体突出,让观众感概良多,让人们学会放下仇恨,学会忍耐一时的冲动,也许那样才能拥有一世的安宁和平静.
   该片美中不足的是:部分配音有些突兀,表演有些生硬,功夫设计有些不够精妙. ...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9
106#
wodetianxis 发表于 2014-3-12 16:25:56 | 只看该作者
                                              致我们失去的青春
                                                                       浅评《那些孩子》
   一所中学,三个问题少年结为死党,他们重兄弟情义,都叛逆张狂,对学习都不上心,上课不好好听,被老师罚站,打架滋事,与固执刻板的校长矛盾极深。同时三人还爱着同一个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桩校园的丑闻摆在了三人的面前。他们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而最后关头,他们被迫做了不同选择,三颗稚嫩的心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影片十分追求年代感,无论服装、道具还是场景都有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印迹,土操场、海魂衫、纯木色篮球架、斑驳的墙面和画面效果都别有质感,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那个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好像自己做了一个梦。影片就这样轻易拨动了我们心底的那根弦,陪我们一起穿越到那微凉的薄雾和那段荒唐无知的岁月。影片中孩子那野性的眼神,那微撅起的嘴,被开除时那吊儿郎当的动作,那蛮不在乎的表情瞬间秒杀了我,我感到这就是自己,那个调皮,耍酷又自以为是的少年。,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勾起了我们对青春的不尽怀念。无论青春以什么样的姿态走过我们的生命,我们都将它珍藏在心底最美好的角落。在某个日光微澜的午后,小心翼翼的取出来,静静的品。片子形式上虽然很质朴自然,甚至有点“王小帅”电影的意思,但关于这场“青春”的命题作文,内容上还欠缺一些深度,因为思想不能光凭画外音来传递。 我在画面中竟然看到了办证制章的小广告。这说明影片的细节还是要斟酌打磨。那个十四分钟人来人往的镜头我确定这不是八十年代的东西,难道真得是穿越了。同时感觉个别演员有点紧张,特别是那个警察过分注重普通话的发音导致表演的不太自然……我也不专业,不当之处望海涵!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8
105#
wodetianxis 发表于 2014-3-12 12:09:55 | 只看该作者
                                                               致我们失去的青春  
                                                                                       浅评《那些孩子》
    一所中学,三个问题少年结为死党,他们重兄弟情义,都叛逆张狂,对学习都不上心,上课不好好听,被老师罚站,打架滋事,与固执刻板的校长矛盾极深。同时三人还爱着同一个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桩校园的丑闻摆在了三人的面前。他们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而最后关头,他们被迫做了不同选择,三颗稚嫩的心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影片十分追求年代感,无论服装、道具还是场景都有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印迹,土操场、海魂衫、纯木色篮球架、斑驳的墙面和画面效果都别有质感,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那个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好像自己做了一个梦。影片就这样轻易拨动了我们心底的那根弦,陪我们一起穿越到那微凉的薄雾和那段荒唐无知的岁月。影片中孩子那野性的眼神,那微撅起的嘴,被开除时那吊儿郎当的动作,那蛮不在乎的表情瞬间秒杀了我,我感到这就是自己,那个调皮,耍酷又自以为是的少年。,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勾起了我们对青春的不尽怀念。无论青春以什么样的姿态走过我们的生命,我们都将它珍藏在心底最美好的角落。在某个日光微澜的午后,小心翼翼的取出来,静静的品。片子形式上虽然很质朴自然,甚至有点“王小帅”电影的意思,但关于这场“青春”的命题作文,内容上还欠缺一些深度,因为思想不能光凭画外音来传递。 我在画面中竟然看到了办证制章的小广告。这说明影片的细节还是要斟酌打磨。那个十四分钟人来人往的镜头我确定这不是八十年代的东西,难道真得是穿越了。同时感觉个别演员有点紧张,特别是那个警察过分注重普通话的发音导致表演的不太自然……我也不专业,不当之处望海涵!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8
104#
故乡嘉定 发表于 2014-3-12 11:18:56 | 只看该作者
                                                     批判与正能量的升华
                                                                        评——《可耻》
到底谁才是可耻的?导演最开始就为观众设置了这样一个疑问。
《可耻》这部影片剧情设计的十分巧妙,通过主线的设定来讲诉了两个女同学之间的矛盾,最后又通过主线的铺垫引出了暗线,揭露了社会中的可耻行为,在批判丑陋的同时,将主题升华,凸显社会正能量,将影片的视角从局限的个人引向多角度的社会,以此来反映了社会中的诸多问题。
影片开始为观众制造了一定的悬念,通过璇子和安宁不断激化的矛盾,将观众带入了观众所设想的剧情之中。让我们看到两人性格的同时,开始不由自主的去猜测璇子总是特意针对安宁的真正原因。开始我们可能会与安宁的视角一样,一样以为璇子是因为安宁和潘阳在一起的原因才使得璇子一直在针对安宁,但是随着愈演愈烈的矛盾激化,我们在安宁的爆发和璇子的继续无理取闹中误以为璇子就是那个最“可耻”的人,但是随着影片的发展,通过影片前部分细节的铺垫,引出安宁父亲与璇子父亲的关系后,我们才明白,原来安宁的父亲是黑心的工地老板,一直赖账工人的工资不给发放,而璇子的父亲正是为安宁父亲打工的农民工。因为安宁父亲工资的拖欠,使得璇子不能拥有便捷的自行车,每天只能靠步行上下学,也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按时交学费。更让璇子生气的是,自己的喜欢的男生又偏偏喜欢着自己的“敌人”安宁,这一系列的委屈使得璇子形成了针对安宁的合理动机。
影片重在讲诉一个不合理的社会问题,但是导演并没有将讲诉的角度直面于老板和工人之间,而是将视角放在各自的孩子身上,通过讲诉两个孩子的遭遇和矛盾来更加深刻的反映社会中不道德的行为所造成的连锁危害。我们看到了唯利是图的老板,并没有因谋取了不正当的钱财就可以享受于生活,他的女儿安宁正在因为父亲的“可耻”行为被他人嘲笑成“可耻”的人,正在为父亲还着所欠下的债。
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安宁的人物设定上,安宁虽然作为富家的女孩,本应因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变得骄傲、虚荣。但是我们在安宁身上看到的更多是善良和理解。对于璇子的无理取闹,安宁虽然有时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反抗,但是在反抗之后她更多是去了解,是去找寻这背后真正的原因,去反省自己的问题。我们在影片之中没有看到一个世俗虚荣的安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善良、通情达理的安宁。从导演的角度来看,其所想要的告诉观众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是玩世不恭的,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与父母的性格一样,他们毕竟是更多的成长于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中,也必定多数有着优良的品质。
因为安宁的善良和通情达理,追明了璇子与自己作对的原因,并且通过救赎的方式化解了两人彼此之间的矛盾。影片最后,三人骑着单车,共同行使在明媚的乡间小道上,我们在这明媚的阳光下,看到的是他们一样明媚的青春。
璇子和安宁虽然一直有着矛盾,但是在误会解决过后两人依旧能做回昔日的朋友,这是因为导演在人物的设定上,将她们放在在青春里明媚成长的孩子,无论在成长过程之中有着怎样的不愉快,她们都会将之很快的忘却烦恼,因为她们的心都是善良的,而那些不愉快,只是成长中的过程,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必定会经历的过程。
影片虽然最后是以批判当今的社会不道德行为主题,但是我们在这种批判的背后看到的是更多的是对美好社会的歌颂,看到的是更多的对社会正能量的颂赞。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5#comment
103#
故乡嘉定 发表于 2014-3-12 10:16:3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式的背书教育
                                                                     评——《背诵》
每一代人的成长都决定着每一个时代的面貌,而每一个时代现状又是与每一代人的成长息息相关的。时代的进步需要每一代人的进步,每一代人的进步又与教育的进步紧密不可分割。
影片《背诵》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讲诉了小学生王小欢因苦于背书而遇到的一个奇幻事件。影片以第三视角来反映了影片之中老师前后两种对待王小欢的态度,通过老师对王小欢成绩差时的过分批评和对王小欢成绩优异时的过分表扬来揭露了这两种态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又通过背后的真实事件将老师的典型人物性格放置到带中国式教育的大环境中,通过表现老师对待王小欢态度的反差揭露了尴尬的社会矛盾和真实深刻的反映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
就读小学的王小欢,作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本就应该在明媚的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却始终在给这样可爱的小孩以无形的压力。在中国式教育的大社会环境背景下,一代代人都是在这样的特有的教育方式下“艰难”的成长起来的,对于王小欢的老师来说,我们在她的性格上看到的最多的是对名利的过分追求,而很少看到她对学生真正的人性关爱,这样的老师或许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比比皆是,或是在中国式教育的课堂上都是以重在培养这样的老师为骄傲。我们通过老师的性格可以明确的看出,老师也必定是在“背书式” 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人,所以她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必定是一沉不变的“背书式”教育。
导演并没有将影片的表现形式局格说教的手法上,而是通过有些超现实带着魔幻色彩的表现形式,侧面去说明了通过此影片想要去揭露的社会大问题。以王小欢遇到一个似乎有着魔法的小男孩为契机点,通过王小欢前后两种不同的巨大表现,来另一方面表现老师对王小欢的态度来讽刺了中国式“背书”教育下可笑的死板与在这种死板下被残酷禁锢成长的悲哀。
虽然王小欢在遇到那个有着魔法的小男孩后,用一次次的玩具交换换取了一次次优异的成绩,我们也在这优异成绩的背后看到了大家都对王小欢的赞扬,但在这种优异和赞扬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不真实,这种不真实是社会中这种现状的不现实,作为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孩子,怎么能次次都如此优秀,而这次次优秀对于一个孩子又是显得如此轻松。影片在最后结尾道明了一个现实,如果必须要逼着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一直优秀,那么最后的结果只会禁锢孩子的自由,是用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来换取的,这种换取值还是不值?
影片多处将社会中的教育方式加之以戏剧化的形式展示给观众,通过夸张、黑色幽默的形式揭露了当今社会教育中的问题,讽刺了一味背书的死板教育方式。
我们看到王小欢最后的结局是被关进了那间黑柜子里,这间黑色的柜子,似乎也在隐喻我们当下社会教育的危害,在这种危害下,不但会禁锢孩子们的创造力,更会束缚孩子们的自由。我们在柜子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王小欢,还有更多的孩子正走进这个黑暗的柜子。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1
102#
rgbjxch 发表于 2014-3-12 10:13:59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舞者
——《桃子》影评

《桃子》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繁华都市中不一样的舞者。很好的诠释了身份的卑微无法阻止梦想,身体的残缺也不能阻碍起舞,只渴望这个世界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让梦想的种子能够美丽地绽放这一主题。影片中的桃子缺乏社会关爱和理解,她渴望爱情,渴望跟正常人一样能歌能舞。影片结尾,空荡荡的舞蹈教室里,桃子躺在地上,窗外地铁飞驰,很精致的表现了她内心的孤单,大窗户加上飞驰列车,更能凸显其不被这个浮躁的社会所关爱的事实。在桃子的心中,舞蹈对她来说是她最热爱的,但是残肢是她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每一次跳舞之后她残肢的腿就会出血。影片最后的画面是“桃子”在舞蹈中倒下了,她平躺在地上。经历了这么多挫折、否定和辱骂之后,她还会继续勇敢地坚持下去吗?影片的主演廖智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名幸存者,但不幸的是,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可爱的女儿和自己的双腿。然而,这样一段悲惨痛苦的人生经历之后,廖智因着上帝的爱走出了不一样的生命。廖智是坚强的,并且她的坚强也鼓舞着很多的人。廖智写到,自己欣赏桃子面对世间种种不堪依然静净得放佛不染尘埃般的心灵。我想:这正是桃子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那根心弦的原因。 ...
《桃子》这部影片前两分钟都是在讲述桃子的一个生存状态,介绍她的基本信息,打三份工,没有男朋友,有男网友,这是我们8090后所共有的一些特点。中间部分讲到了桃子最重要的个人信息,也是本片主要的外矛盾点,她只有半个腿,其中有了一次美丽的和小孩子的共舞,变遭到家长的嘲讽,作为本片唯一的一个大冲突,桃子也是女孩也会哭。后半部,桃子依然在夜里跳起了舞。窗外火车开过,桃子平静的表情。其实桃子全片表现的都很坚强,她平静的表情表现出她的坚毅,她的现实处境和身体劣势和她坚定的心是一种矛盾。整个片子有好几处火车开过,似乎是在表明这个浮躁 混乱的社会。桃子身处逆境,却淡然处之,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美。周导拍摄的看似是桃子表面的生活状态,没有过分去营造做作的戏剧冲突,其实更加客观有力的表现了生命的美感。真值得我学习。这样把片子分析一下,还真对自己有好处哎, ...
《桃子》是部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励志影片,做清洁工的桃子,渴望和正常人一样,能歌善舞的,他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身体有缺陷的人,都很乐观,一次偶然机会,老师有事,委托她帮忙照看孩子,孩子们都喜欢跟她一起跳舞的,正当她和孩子们高兴的跳舞时,家长来接孩子,发现不是专业老师在教孩子的,很生气的责怪她的,这就是影片最精彩的亮点,和现实生活多么雷同呀。影片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生活充满误会,充满矛盾,充满艰辛的。影片的结尾非常感人,美丽的桃子原来既然是双假腿的,她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的艰辛。当她累在地板上时,进入了影片的高潮,观众会情不自禁的留下眼泪的,……
《桃子》影片的成功还在于,拍摄画面对比分明,色调和谐统一,故事有灵魂感,有强烈的震撼力量。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告诉人们,身份的卑微无法阻止梦想,身体的残缺也不能阻碍起舞,渴望世界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让梦想的种子能够美丽地绽放。
(夏策华,电话13584678870)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6
101#
rgbjxch 发表于 2014-3-12 10:12:12 | 只看该作者
演好人生这场戏
——《一箱黄金》影评
人生就是戏,要演好这场戏,是每一个人值得深思的话题。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些人太认真丢了卿卿性命,名誉扫地,有些人自娱自乐,倒也逍遥一生,自得其乐,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太多人怎会舍得分一杯羹,一份快乐给别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绞尽脑汁争夺的世界里,没有最后的赢家,争到最后,每个人都伤痕累累,一地鸡毛.
《一箱黄金》这部影片的的创作风格有些类似于姜文的影片,快节奏的剪辑,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批判性的人性挖掘,都大大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质量,使得影片在轻松有趣的铺垫中一步步展开,展开一个又一个矛盾点,最后以意外的结局收尾,令观众拍手叫好。
《一箱黄金》采用了黑白色调贯穿全片,以民国时期为背景,讲诉了发生在一个厅堂的分赃事件。看似全片黑白色调些许会觉得单一乏味,其实不然,影片虽然讲诉的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人分赃的事情,但每个人却因为各自不相上下的贪婪之心而为自己酿成了悲剧,到最后,一箱黄金还是在他们面前,只是他们都以被自己的贪婪之心害死,再也触摸不到一毫黄金,这是他们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影片通过描写这群人的贪婪,而举一反三的讽刺了社会中人勒的贪婪之心,人们总是欲望难填,总是不满足,总是用一颗贪婪的心去罪恶的索取,人与人之间是这样,人与自然之间也是这样。
影片当中的人为争夺黄金而死去,社会中的人又何况不是因为争夺黄金所代表的欲望而害死自己呢,破坏自然,不善待我们的家园 ...
音效,美术,摄影,演员都无纰漏,作为一个民国年代的片子,黑白影像确实避免了一些低成本短片电影感不强的短板,而且作为一个相对比较黑色的故事这个也算契合了影片风格。
  其次全片悬念惊奇的度把握得很好,最初是五组人,心怀叵测,各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怎么有效的分好金子成为全片最大悬念,最后再甩出两条(严格说是一条)惊奇,算是赚的口碑的好策略也是好莱坞常规惊悚片的套路,11分钟下来倒是毫不拖沓起承转合条理有致节奏感也很强,导演技法算得上是沉稳老练。

(电话13584678870)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5
100#
rgbjxch 发表于 2014-3-12 07:38:36 | 只看该作者
演好人生这场戏
——《一箱黄金》影评
人生就是戏,要演好这场戏,是每一个人值得深思的话题。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些人太认真丢了卿卿性命,名誉扫地,有些人自娱自乐,倒也逍遥一生,自得其乐,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太多人怎会舍得分一杯羹,一份快乐给别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绞尽脑汁争夺的世界里,没有最后的赢家,争到最后,每个人都伤痕累累,一地鸡毛.
《一箱黄金》这部影片的的创作风格有些类似于姜文的影片,快节奏的剪辑,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批判性的人性挖掘,都大大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质量,使得影片在轻松有趣的铺垫中一步步展开,展开一个又一个矛盾点,最后以意外的结局收尾,令观众拍手叫好。
《一箱黄金》采用了黑白色调贯穿全片,以民国时期为背景,讲诉了发生在一个厅堂的分赃事件。看似全片黑白色调些许会觉得单一乏味,其实不然,影片虽然讲诉的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人分赃的事情,但每个人却因为各自不相上下的贪婪之心而为自己酿成了悲剧,到最后,一箱黄金还是在他们面前,只是他们都以被自己的贪婪之心害死,再也触摸不到一毫黄金,这是他们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影片通过描写这群人的贪婪,而举一反三的讽刺了社会中人勒的贪婪之心,人们总是欲望难填,总是不满足,总是用一颗贪婪的心去罪恶的索取,人与人之间是这样,人与自然之间也是这样。
影片当中的人为争夺黄金而死去,社会中的人又何况不是因为争夺黄金所代表的欲望而害死自己呢,破坏自然,不善待我们的家园 ...
音效,美术,摄影,演员都无纰漏,作为一个民国年代的片子,黑白影像确实避免了一些低成本短片电影感不强的短板,而且作为一个相对比较黑色的故事这个也算契合了影片风格。
  其次全片悬念惊奇的度把握得很好,最初是五组人,心怀叵测,各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怎么有效的分好金子成为全片最大悬念,最后再甩出两条(严格说是一条)惊奇,算是赚的口碑的好策略也是好莱坞常规惊悚片的套路,11分钟下来倒是毫不拖沓起承转合条理有致节奏感也很强,导演技法算得上是沉稳老练。

(电话13584678870)
99#
rgbjxch 发表于 2014-3-12 07:38:10 | 只看该作者
演好人生这场戏
——《一箱黄金》影评
人生就是戏,要演好这场戏,是每一个人值得深思的话题。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些人太认真丢了卿卿性命,名誉扫地,有些人自娱自乐,倒也逍遥一生,自得其乐,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太多人怎会舍得分一杯羹,一份快乐给别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绞尽脑汁争夺的世界里,没有最后的赢家,争到最后,每个人都伤痕累累,一地鸡毛.
《一箱黄金》这部影片的的创作风格有些类似于姜文的影片,快节奏的剪辑,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批判性的人性挖掘,都大大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质量,使得影片在轻松有趣的铺垫中一步步展开,展开一个又一个矛盾点,最后以意外的结局收尾,令观众拍手叫好。
《一箱黄金》采用了黑白色调贯穿全片,以民国时期为背景,讲诉了发生在一个厅堂的分赃事件。看似全片黑白色调些许会觉得单一乏味,其实不然,影片虽然讲诉的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人分赃的事情,但每个人却因为各自不相上下的贪婪之心而为自己酿成了悲剧,到最后,一箱黄金还是在他们面前,只是他们都以被自己的贪婪之心害死,再也触摸不到一毫黄金,这是他们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影片通过描写这群人的贪婪,而举一反三的讽刺了社会中人勒的贪婪之心,人们总是欲望难填,总是不满足,总是用一颗贪婪的心去罪恶的索取,人与人之间是这样,人与自然之间也是这样。
影片当中的人为争夺黄金而死去,社会中的人又何况不是因为争夺黄金所代表的欲望而害死自己呢,破坏自然,不善待我们的家园 ...
音效,美术,摄影,演员都无纰漏,作为一个民国年代的片子,黑白影像确实避免了一些低成本短片电影感不强的短板,而且作为一个相对比较黑色的故事这个也算契合了影片风格。
  其次全片悬念惊奇的度把握得很好,最初是五组人,心怀叵测,各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怎么有效的分好金子成为全片最大悬念,最后再甩出两条(严格说是一条)惊奇,算是赚的口碑的好策略也是好莱坞常规惊悚片的套路,11分钟下来倒是毫不拖沓起承转合条理有致节奏感也很强,导演技法算得上是沉稳老练。

(电话13584678870)
98#
rgbjxch 发表于 2014-3-12 07:25:44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舞者
——《桃子》影评

《桃子》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繁华都市中不一样的舞者。很好的诠释了身份的卑微无法阻止梦想,身体的残缺也不能阻碍起舞,只渴望这个世界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让梦想的种子能够美丽地绽放这一主题。影片中的桃子缺乏社会关爱和理解,她渴望爱情,渴望跟正常人一样能歌能舞。影片结尾,空荡荡的舞蹈教室里,桃子躺在地上,窗外地铁飞驰,很精致的表现了她内心的孤单,大窗户加上飞驰列车,更能凸显其不被这个浮躁的社会所关爱的事实。在桃子的心中,舞蹈对她来说是她最热爱的,但是残肢是她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每一次跳舞之后她残肢的腿就会出血。影片最后的画面是“桃子”在舞蹈中倒下了,她平躺在地上。经历了这么多挫折、否定和辱骂之后,她还会继续勇敢地坚持下去吗?影片的主演廖智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名幸存者,但不幸的是,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可爱的女儿和自己的双腿。然而,这样一段悲惨痛苦的人生经历之后,廖智因着上帝的爱走出了不一样的生命。廖智是坚强的,并且她的坚强也鼓舞着很多的人。廖智写到,自己欣赏桃子面对世间种种不堪依然静净得放佛不染尘埃般的心灵。我想:这正是桃子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那根心弦的原因。 ...
《桃子》这部影片前两分钟都是在讲述桃子的一个生存状态,介绍她的基本信息,打三份工,没有男朋友,有男网友,这是我们8090后所共有的一些特点。中间部分讲到了桃子最重要的个人信息,也是本片主要的外矛盾点,她只有半个腿,其中有了一次美丽的和小孩子的共舞,变遭到家长的嘲讽,作为本片唯一的一个大冲突,桃子也是女孩也会哭。后半部,桃子依然在夜里跳起了舞。窗外火车开过,桃子平静的表情。其实桃子全片表现的都很坚强,她平静的表情表现出她的坚毅,她的现实处境和身体劣势和她坚定的心是一种矛盾。整个片子有好几处火车开过,似乎是在表明这个浮躁 混乱的社会。桃子身处逆境,却淡然处之,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美。周导拍摄的看似是桃子表面的生活状态,没有过分去营造做作的戏剧冲突,其实更加客观有力的表现了生命的美感。真值得我学习。这样把片子分析一下,还真对自己有好处哎, ...
《桃子》是部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励志影片,做清洁工的桃子,渴望和正常人一样,能歌善舞的,他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身体有缺陷的人,都很乐观,一次偶然机会,老师有事,委托她帮忙照看孩子,孩子们都喜欢跟她一起跳舞的,正当她和孩子们高兴的跳舞时,家长来接孩子,发现不是专业老师在教孩子的,很生气的责怪她的,这就是影片最精彩的亮点,和现实生活多么雷同呀。影片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生活充满误会,充满矛盾,充满艰辛的。影片的结尾非常感人,美丽的桃子原来既然是双假腿的,她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的艰辛。当她累在地板上时,进入了影片的高潮,观众会情不自禁的留下眼泪的,……
《桃子》影片的成功还在于,拍摄画面对比分明,色调和谐统一,故事有灵魂感,有强烈的震撼力量。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告诉人们,身份的卑微无法阻止梦想,身体的残缺也不能阻碍起舞,渴望世界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让梦想的种子能够美丽地绽放。
97#
影评大世界 发表于 2014-3-11 15:15:56 | 只看该作者
                                   人性的良知
                                            浅评——《背包》

影片《背包》以三个人贩子贩卖小男孩为线,讲诉了一个唤醒人性的故事。影片通过人贩子老三对小男孩的关爱,与其他两个同伙无情的冷漠的对比,通过平淡而又含蓄委婉有致地叙事魅力渗透出一股浓郁的人性温情。
人性往往在充满铜臭的利益面前显得十分的丑陋与肮脏,影片以三个人贩子贩卖5岁的小男孩为主线,又以人贩子中的老三最后被小男孩所感动,决定解救小男孩为暗线。小男孩的因为崇明伶俐,总是因能清楚的背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自己的父母的名字而使得人贩子在贩卖男孩的时候屡屡失手,这种巧妙的设计本身就为影片增加了好看的戏剧性,又使得影片有了合理的延续性。在三人贩卖小孩再一次失手后,三人都苦恼于这个聪明的男孩成为了他们的累赘,老大的意思是想尽快处理掉这个男孩,不惜用残忍的方式。
但当把这个残忍的任务交给老三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老三人性的选择,或许是因为男孩的可爱懂事,或许是因为这个男孩一直都是由老三代养有了感情,或许是因为老三原本就是一个善良的人,总之在人性选择的面前,老三选择了良知,选择了去保护解救这个男孩,虽然影片在这一情感的铺垫上还不够具体明显,显得有些空洞,但我们通过老三对男孩的关爱,和男孩对老三并不是畏惧,而更像是一个孩子对亲人的依赖之情中,我们看到老三与男孩的关系不像是人贩子与被拐儿童之间的那样无情、恐怖。两人流露出的脉脉温情更像是一对父子,有责怪也有关心。
导演在讲诉这样一个人贩子与被拐儿童之间的故事时候,并没有单一俗套的将重点放在表现人贩子的丑陋人性方面,而是多角度多视角的去通过人性在金钱与良知面前的选择,通过人性的救赎来更多的去彰显人性美的那一面,这一面可能因为影片的铺垫不足或是进度太过唐突而显得有些牵强不足,但我们仍旧可以清楚的顺着导演的视角,通过演员到位的表演和人物内心的情感流露,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种人性美丽的温暖。
《背包》在征服观众时,靠的是真实感,真实镜头的运用,鲜明的体现出了人物性格。在冷暖色调的搭配之中更是为影片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而在影片最后小男孩奔跑在铁道上的镜头,被无限放慢,我们通过男孩的视角看到了被打倒的老三,又似乎是通过老三的视角看到了逃跑的小男孩,这时的天空虽然明媚,但是依旧显得有些灰暗,这灰暗是对社会中人性的隐喻,也是对人们所生活的天空下真实的色彩写照。
影片在最后将镜头放慢的同时,也选择用无声的方式来结束了这个故事,在影片最后的十几秒中,我们些许会随着被放慢的镜头和无声的画面来一起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来最后思索着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的意义,或许因为老三的选择我们原谅了他之前丑陋的行为,或许因为影片的真实性我们开始担心起社会中同样被拐卖的儿童,但无论哪一种思索,我们都应看到人性最本质的那一面,是良知。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0#comment
96#
shengligx 发表于 2014-3-10 13:59:06 | 只看该作者
水井盖的那些事儿,
    围绕一个水井盖会上演哪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又会从中让我们感悟到些什么?《赤日炎炎》就是一样一部从生活中小事入手,针砭时弊的微电影。店门口那口没井盖的井,成了老丁的心病。他想方设法的多方去解决这个问题,却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种推卸,无奈之下只好用上苦肉计试图让电视台来曝光,在电视台记者的大胆主持下,竟上演了一出救人秀,于是露脸的露了脸,找新闻的交了差。然而井盖却依旧没有着落。影片采用夸张手法,尖锐讽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浮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人们那种事不关已的心态。这是一个井盖版的“管不管”写实小品。影片发生在烈日下,天气的热与人心的冷可谓冰火两重天。更突出了现实的可悲。结尾很有艺术感,耐人寻味,运用冷幽默和黑白镜头处理,真是无声胜有声!总之;短短的九分钟,能用纪实、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完整地表现出一个民生的大问题,的确是一部佳作!影片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场景处理都很好!短片的前半段多用手持摄影拍摄,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觉得仿佛自己就是其中一员,随着剧情的发展,运用了大量固定镜头和移动镜头,让我们能够逐渐跳出故事,开始冷静的审视整个事件。 老丁头这个人物的塑造不如那个年轻人“小许”成功。身上的市井气够重,但性格却还不够一根筯,他是剧中真正想解决问题的人,但是人物动机即修井盖的原因竟然没有刻意交待。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7
95#
酸梅评评 发表于 2014-3-9 22:38:04 | 只看该作者
                                                     叙事性的缺失
                                                                 评析—《柒柒》
依旧什么来辨认叙事呢?观众很少会对一部影片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众多电影的表现手法来看,大多数影片显而易见是在讲述,讲诉一个完整的故事,描述一段段细节,这样的表现形式看似有些墨守成规,但这种形式依旧是一部成功影片的不变基础。
《柒柒》这部影片在叙事手法上虽然显得十分独特,但却始终脱离不开“俗套”二字。导演以男主公何马的视角,对一个真实的或是想象的时间展开了口述,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的俗套设想片段不管怎样看,都谈不上是一系列画面或是故事的组合。
不知道是观众自己搞错了,还是导演援引的影片基调过分狭窄。导演在讲诉《柒柒》这部影片的时候,过于的夸张了女主人公柒柒的“才华”,以至于让有些阅片无数的观众,过分看到了柒柒的才华的“低俗”,这些低俗在影片之中又随着十分牵强的设计变成了俗套,一方面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编剧对于剧本细节的漏洞,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影片的空洞,这种空洞随着太过刻意的片段拼揍而对影片造成巨大的硬伤。
这种硬伤的本质在于影片缺乏逻辑清晰的叙事性。麦茨明在他的著作《对于一种叙事现象学的看法》里曾说:叙事,即使对于幼稚的使用者来说,也是可以明确的一个真实对象,永远不会与非叙事之物相混淆。而《柒柒》这部影片,硬是违背常规的逻辑,将几段与影片毫不相干的桥段搬进其中,这种植入不是不可,但是观众在最开始植入的时候,是抱着能继续发展下去或是起到提升影片的作用的设想去看的,结果分秒过后,观众才知道,是观众想的太多,影片之中主人公的设想只是在设想,如果不能通过这种无厘头又带着神经质的喜剧色彩逗您一笑,那么您就把它们当作浮云吧。
任何作为产品的叙事都有“终结”。当然,有一些影片会暗示其后的发展。《柒柒》这部影片用“轮回式”的结尾将我们带回到影片的出发点,让观众重新处于一个没有终点的螺旋状态中。导演在采用循环式的结尾同时,或许是在为影片营造一种悬疑,但无论怎样看似聪明的表现手法,都缺乏真实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不是靠简单的刻意桥段拼揍就能连接起来的,也不是靠将不合理的一切推给梦境就能弥补的。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导演急于将剧本所设定的情节全部搬入其中,这种不合理的取舍分寸直接导致了影片的杂乱无章。使得影片在难以明确表达人物性格的同时,更难以为影片的发展形成连续性。
影片的叙事功能之一是在一个时间中处理另一个时间,叙事有别于描写,它在一个时间中处理一个空间,也有别于画面,它在一个空间中处理另一个空间。但描写又不等于叙事,在这部影片中,如果将影片肢解开来,沿着各自肢解的部分继续完善发展,那么它可以组成很多独立的故事,但只将其各自截取的描写拼揍起来,它只会拼凑成一个更大的片段。而对于片段再多的牵强描写,也只会让观众觉得剧情太俗套,不会让观众与影片产生共鸣,这种不痛不痒的观影感受,只会让观众觉得像是看了一个MV一样,音乐很好听,演员挺漂亮,画面还挺美,仅此而已罢了。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17#comment
94#
酸梅评评 发表于 2014-3-9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荒诞的戏中戏
                                                                           评析—《初吻宣言》
影片《初吻宣言》看似采用戏中戏的叙事方式,向观众讲诉了两个在剧组工作的男青年“忽悠”剧组中女演员初吻的故事。
片中的女主角千惠是一个难得的清纯漂亮女孩,但是在组中却总是因为缺乏表演经验而使得自己频频出错,使得在剧中的拍摄的影片频频NG。
而影片并没有将故事的重点放在怎样帮助演员千惠找到表演的感觉,而是采用“伪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下了剧中沙漠与大宝怎么样“忽悠”千惠初吻的事件上。
很欣赏导演能够采用这样特别新颖的方式来讲诉不是故事的故事,拍摄了这部不是电影的电影。导演拍摄这部“四不像”的微电影的目的或许在于揭露中国影视剧组中暗藏的阴暗,在表现剧组中的荒诞事件。
但这始终是一部微电影。也幸亏是一部微电影,在微电影时长局限的现实中,作为一个有着深厚电影功力的电影人来说都很难掌控这短短的十几分钟,更何况他人。
导演以为可以故作聪明,采用这种新颖的方式,以为会在众千微电影片海中脱颖而出,但我们在观看影片后,却很难提起观众的兴趣,或是因为影片的叙事太过零散,或许是因为导演没能将这种新颖的方式运用到娴熟,或许的或许太多,但这或许的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导演只是成功的构思了一个好的题材,但是并没有将其拍成一个好的故事。
有好的构思并不等于可以忽略影片的故事性。影片《初吻宣言》重在用纪实的方式讲诉剧组中的大宝和沙漠为夺取女演员千惠而产生的分歧矛盾,初吻虽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是导演将其过份夸大,夸大到将两人的矛盾摆在千惠面前彰显,这本身又显得有些过于生硬和幼稚,以至于我们会怀疑片中的人物所扮演的身份,到底是在演有情商的剧组工作人员还是在演情窦初开的初中生。
而在于角色的选定上,导演既然要讲一个清纯女孩在剧组中献出初吻的故事,那么在角色的选定上为什么没有去选定萝莉外形的女主角,如果这样,不是能更好的去演绎一个极品清纯少女的魅力和所有男性对其初吻的垂帘之心。
影片最后,千惠将初吻给了胡子渣渣的大叔,这种结局很多观众可能在看开头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但是大家或许都不会猜到这献给大叔初吻的“导火线”是那个不知道为什么要扔出去的板砖。如果剧组真心是乱成这个样,如果剧组工作人员真心都是这种情商,那么我们的影视行业将颓废成什么样子,我们将不敢想象。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2
93#
消失的光年 发表于 2014-3-9 13:21:54 | 只看该作者
                                                               不变的温情
                                                                           评析—《西服店》
影片用一连几个的空镜头向我们展开描述,这些空镜头的组成像是片中男青年的一场梦,与男青年繁忙快节奏的生活形成对比。
影片全片采用黑白默片形式向人们展现了老上海的风貌,同时又以男青年陪伴阿爷寻找老西服店讲诉了一个带着默默温情的小故事。让观众随着片中阿爷的“倔强”一起展开回忆,一起找寻不变的温情。
片中男青年是一个高薪白领,在上海这座快节奏的城市中,每天忙碌着工作,他同所有在大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一样,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欣赏城市原本很美丽的风貌,也不愿意去花更多的时间去依照传统的方式生活。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男青年所代表的这个社会群里总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追赶,同时也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在丢失着什么,或许只有当他们真正抛开工作,去静静的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去思索城市真正给人们带来的意义。
片中年迈的阿爷是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他对上海的记忆并没有随着城市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岁月的流逝而改变,作为一个有些倔强的老头,阿爷还是难以接收城市发展所改变的事物,还是愿意遵循老传统的生活方式。在阿爷最后安度晚年的时光中,他执意要让孙子陪自己去找寻老西服店,要为自己做一套西服,这或许是阿爷知道自己能够在世上的时间不长了,想在临走的时候依旧能够带着自己熟悉的记忆离开。
在青年放下手中的工作,开车载着阿爷去寻找老西服店的过程,我们在阿爷的视角中看到了老上海的风貌,看到了如今上海天翻地覆的变化,看到了老一辈人对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昌盛繁荣的喜悦。青年带着阿爷观光了许多上海的新地标,在阿爷的感叹和惊讶中,我们看到了青年内心的自责,这种自责或许是我们每一个只为忙碌工作人的自责。我们太多的时候一心只为了打拼,成为了物质的奴隶,但是我们却很少有时候让自己闲下来去陪伴我们身边的亲人,很少有时候带着亲人来观光欣赏我们城市中美丽的风貌,忘记了城市的发展是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而不是生活的更压抑。
片中青年在载着阿爷浏览城市追寻记忆的同时,自己也在感受着城市的美好,我们看到青年在这一过程中才是真正的在享受生活。
爷孙两人找到了这家老西服店,西服店的老板也成为了与阿爷同样年迈的老人,我们在这僻静狭小的西服店中看不到帮手,更看不到有年轻人的出现,一时间我们会透过导演的视角来观察这个社会,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传统老西服店或许有一天会随着老人们的去世而消失,会因为再无人问津此项老传统而渐渐失传,这失传的不仅仅是制作老西服的手艺,失传的是更多更多的民间老传统,失传的是更多更多的记忆。这或许是城市在不断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悲哀,这种悲哀像是一个警钟,回荡着每一座城市之中。
我们在最后看到阿爷真的老了,老到躺在床上都很翻身,但是阿爷在面对为自己定做西服的过程,依旧笑的很开心,或许是因为找到了老记忆,又或许是为这种老传统的依旧存在世而开心,我们在青年看着阿爷有些担忧的脸上看到了爷孙之间的默默温情,同时通过整部影片,我们也真正的明白,不管城市怎么发展,不管我们在城市之中是卑微的还是强大的,我们周围都有着不变的温情。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91#comment
92#
啊些 发表于 2014-3-9 11:49:29 | 只看该作者
炽热下的人世冷漠——《赤日炎炎》影评

当看完这部片子后,脑子里突然冒出了鲁迅先生笔下的”人血馒头”,当麻木冷漠植入人心的时候,世界是不是同样也会变得愚昧?
本片拍摄手法虽不算新颖,但有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到如临其中,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许你我他身边都曾有过,但我们何曾留意过?何曾用这种眼光去评判过?井盖不见了,置之不理,老太摔了,一走了之,人们逐渐变得漠视。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作者把该片放上荧幕,让大众以旁观者的眼光看看自己时,一切都一目了然,真真切切,麻木冷漠的人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
其次,我把该片定义为批判现实主义题材,市民老丁就像社会浊流中的一股清泉,公共场所的井盖不见了,仿佛只有他能看见,最后既成了他一个人的事,而其他小市民呢?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老丁像一个“革命者”一样,怀着炽热的心,一直在反映,一直在战斗,未果后,只得出奇招找记者,最后仍是让人感到心凉的结果,谁也没靠住,只有靠自己。
最后谈谈该片反映的作秀风气,区区芝麻小事,偏要炒成大事才能受到关注和解决,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不良作风,人们喜欢猎奇,喜欢看热闹,喜欢在媒体面前出风头,而媒体也迎合跟风,制造大量的“假大空”的新闻,满足那些作秀人的心态,报道一场关系百姓生活的真事,却成了一场记者导演的闹剧,老丁成了受害的演员,消防和保安当了英雄,本该是生活英雄的老丁倒成了受害者,人物的错位颠倒,真是极大的讽刺。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7#comment

91#
alex171800 发表于 2014-3-9 11:38:12 | 只看该作者
《豆男友》愛情的渴望 vs.現實的需求
默片的表現方式,讓觀眾對劇中角色的內心想像更豐富,不論是劇中女主角工作時的出神,獨自看電影,不顧旁人的議論
而開心地大笑,表達自己的情緒,外在的行為,往往是人們判斷一個人的基準,但默片的手法讓觀眾對於女主角的內心世界多了些好奇,相親的橋段,讓觀眾明白為什麼女主角總是孤單的一個人,但夜深人靜時不免對女主角對於愛情的渴望感到同情,直到女主角發現"豆男友",並且買了回家細心培養,此時觀眾的情緒也隨著劇情而起伏,一場大雨險些讓女主角失去"豆男友"
劇情達到了高潮,難道現實真是殘酷的? 一場噩夢中驚醒,女主角發現男友種出來了,經過了一晚,女主角嘗到了愛情的滋味
片尾的結局轉折,畫面是女主角在滿浴缸的陽台上,這時不禁會想,女主角想要的是愛情的渴望還是現實的需求? ...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93#comment
90#
shengligx 发表于 2014-3-8 15:45:45 | 只看该作者
亲情的回归
《西服店》是关于上海的三个短片中最后一个故事,我认为也是讲得最好的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略带感伤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忙得失去了很多东西的都市青年,他的阿爷住在一家老人院里。一天阿爷为了找一个老西服店,-颤颤巍巍地,“越狱”出来到晓光公司。他陪阿爷吃过肯德基,感受到自己对老人亏欠得太多,于是他和老人在外白渡桥留影,再次踏上寻找西服店的旅途。最终,他们走进一条幽静的小巷,看到一个年迈的老裁缝,看着老裁缝给阿爷量体裁衣,不禁潸然泪下…这部默片用最简单的情节、在最短的时间、给人最深的触动和感动。我喜欢非常温馨,非常感人!短片我虽看得不多,但感动是一样的。不管什么形式的作品,长也好,短也好,感动就是在那点点滴滴的细节中,面对阿爷在系安全带时的纠结,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不耐烦,很少去顾及老人的感受。老人有很多对生活的、生命的独特感悟,即将离去的阿爷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他们可能更多的眷恋着过去的东西。这一点通过一个老西服店呈现。阿爷脸上满足的笑脸,让人对生命生出许多慨叹。 我们的确是在一幢幢的高楼里,迷失了很多东西。短短的片子,情感抓得很准,恰好切入感情的最细微处。一部电影,确实不需要很长的讲述,如果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将最深的触动传达得这么出色,短电影也许将成为新的潮流。这也许正是九分钟电影的魅力之所在,无须冗长的表述,只要出色的表达。
89#
消失的光年 发表于 2014-3-8 14:37:33 | 只看该作者
                                                               无处安放的的青春
                                                                                  评析——《保护费》
是不是我交了保护费你就会保护我?
这是片子中女主人公对邓飞的疑问。然而对于女主人公的疑问,小混混邓飞犹豫了一下说了句:会吧。这样的回答明显显得有些不坚定。从此处两人的简单对话开始,片子中的邓飞与女主人公就开始有了交集,影片也由此展开了一段简单但又带着悲凉的故事。
《保护费》这部影片的摄影手法非常特别,大量的采用了肩扛摄影方式,使得镜头能够快速的转换视角,在肩扛轻微的晃动中,使得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再是简单的在屏幕前观看此部影片,更是站在片中人物的身边,感受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这使得整部影片在一开始就能够将观众的视角引入其中,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影片的另一成功之处在于片中男女主演的表演,影片的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是对于人物性格的演绎却并不容易。观看整部影片我们会得知,其实混混邓飞和女主人公都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这安全感的缺失可能与从小缺少家长的疼爱和管教有关系,这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爱缺失逼迫着两人要过早的成熟,但这种过早的成熟往往又是悲哀的,在自我成长,自我摸索的青春里,难免会夹杂着些许弯路,而这些弯路又将在两人并不成熟的内心中长成看不见的阴影,这种阴影叫做孤独。
片中男女主人公成功的演绎出了两个从小缺乏关爱,但又渴望被爱的青春少年,将人物纠结迷茫的内心和故作坚强的性格通过细微的表情与动作精彩的融入了影片之中,为影片的精彩又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影片之中虽然没有大喜大悲的人物表现,但是观看影片之后,我们或许都会在心中默默哽咽。男主角邓飞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教导关爱,使得他对于学习毫无兴趣,这说明硬性的教育并不能完全的指导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这种的健康的成长所需要的其实只是有家庭关爱这么简单,但是在当今社会下,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使得一些少年缺失这种最基本的爱,这种缺失因此也就形成了看不到的洪流,积成挥不去的阴霾,被每一个处在这样环境中的少年吸食。
从邓飞关爱奶奶和对女主人公的尊敬中我们可以看出,邓飞是一个善良的少年,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保护他所爱的人,而这种对他人的保护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在同样缺乏安全感的女主人公身上,邓飞似乎看到了自己与女主人公的共性,所以他承诺要保护女主人公,但是在女主人公对邓飞迟疑的眼神中我们能够看出,虽然邓飞给了自己一些希望,但是在女主人公心中,伤痛所笼罩起的阴霾并不是那么容易消散的,更何况邓飞只是一个还有些志气懵懂的少年。
因为相似的遭遇使得女主人公和邓飞有了微妙的联系,或许观众更期待的是两人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现实远远比故事更残酷,我们在设想美好的同时,更应该去面对残酷的现实。影片最后以一个悲剧结尾,我们看到了邓飞在得知女主人公的死因后,拿起砖头对老头的发泄,在环境音静止,配乐与慢镜头的表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友情有感的邓飞,这种愤怒或许才是邓飞对女主人公的爱,更或是对现实命运的不满。
影片最后,女主人公面无表情的从房间里走出来,在映衬的阳光下,女主人公依旧很美,或许真如猴子所说:早死早托生。但是我们却在女主人公的眉宇之间看到了抹不去的忧愁,在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些许的迷茫。看到这些或许我们会想,死后的女主人公真的能够解脱吗?这样的疑问或许很多人都无法解答。因为影片之中的女主人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部影片里的一个人,她所代表的是社会之中所有被这样的悲痛折磨的少女,一个人的解脱很容易,但是要整个社会中被折磨的人都解脱却很难。
青春原本应该充满阳光,应该游走于青葱明媚的校园,应该成长在笑语温馨家庭之中,但是现实社会中,并不是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如此,真正的现实中,还有着许多无处安放的青春。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1
88#
霍元乙 发表于 2014-3-7 21:19:27 | 只看该作者
  《阿执的夏天》影评
  这个故事勾起了我许多过往的记忆。没错,我大致是属于那种有师生恋情结的人。
  我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小敏老师才18岁,她身材高挑,眼眸流光,在我的印象中她时常穿着花花绿绿的长裙,露出洁白的脖子,要么就是穿着紧身的牛仔裤,浑圆的屁股把裤子撑得很饱满,上着白色的衬衣,下摆掖在裤子里,腰上一根细细的皮带轻巧无比,她衬衣上边的两个张开的扣子总是给我无限的遐想,若隐若现的胸罩成为我睡觉前挥之不去的画面。她的脖子里挂着一条红绳,上边坠着一个漂亮的饰物,煞是好看。她的长发垂肩,通常都束起来,显得干净利落。
  有那么一次,许是她刚洗过头发,班上静悄悄的在上自习,她倚靠在门框上望着门外出神,她抱着肩膀,胸部鼓鼓的,随着呼吸起伏,两腿交叉着斜倚着,曼妙的身姿令我怦然心动,她的长发散落下来,垂在一旁,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亮。我感觉和煦的微风浮动了她的长发,我那时当时不懂风没动,幡也没动,而是你的心在动的意境。
  怎么才能引起她的注意呢?我开始频繁在上课的时候捣乱纪律,作业不交,拽女孩子头发,用小刀刻别人的书桌,上课和别人说话聊天,只为了能在放学后单独被她留到办公室谈话,享受独处的美好,看到她生气的样子我却觉得很开心。很奇怪,我现在想起来全是她暖暖的微笑。甚至严厉的时候都是饱含柔情的。
  
  那会,班上流行传阅港台明星杂志,大家下课后都在讨论发哥、李连杰、成龙和周星驰。那天上学的时候我带了许多港台明星的杂志,结果在教师门口被小敏老师翻了出来,小敏老师没有吵我骂我,只是翻了翻微笑的对我说:这个,借我看看。我说没问题,老师,你拿去看吧。其实我是知道她会在门口检查并没收杂志的,那些杂志是我故意想拿给她看,想和她分享的,因为我知道老师也喜欢港台明星。
  后来,我小学毕业了,听说老师谈恋爱了,不免有些失落,又过了几年,我从外边回来,在街上遇到大着肚子的小敏老师,我差点没有认出来,她和我打招呼时我还楞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胖了,她对着我笑了,眼角的细纹和略带苦涩的脸,让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像是丢失了心爱的玩具,那一次的见面毁了我少年时的美好幻想。
  再后来,我读初二时,碰到了和小敏老师长的特别像的历史老师,她也是身材高挑,长发飘飘,爱穿长长的靴子和修长的风衣。不同的是她给人感觉特别保守,在我的印象中很少见过她穿裙子,也很少见到她笑,永远都是一副冷艳的表情。上课的时候看到谁说话,会飞快而又准确的投掷手中的粉笔头。这个冷血的怪物。我却迷上了这样的她。
  拼命的学好历史,想借此博得她的喜爱,毫不夸张,我上英语课早自习的时候都在背历史课本,到现在我还记得英语老师敲我桌子,蹬我的神情,恨死了。结果呢,考了第一名又怎么样,只是在班上宣读了几个排名靠前的成绩表,连句赞赏的话都没有。
  后来,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为那个时期我正在读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恋情。没错,我的爱情启蒙老师,就是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种情结可能不是我独有的,或许每个男生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就像这部短片中的阿执一样,这个电影加入了西红柿这个道具,让西红柿不再是西红柿了,带有浓烈的情色意味和情感隐喻,本是败火的食物,甜蜜的关怀,又变成调情的道具,发泄的工具,西红柿酸酸涩涩的味道,大概就是成长的滋味吧。青春期的懵懂和悸动终会过去,小时候,我们都渴望着长大,渴望着成熟。其实,长大挺没劲,真的挺没劲的,所以导演才会拍《阿执的夏天》这样的电影对不对?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4#comment
87#
霍元乙 发表于 2014-3-7 15:5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种子的你》
                ----《豆男友》影评
    春天到了,把男朋友埋了,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个男朋友。
    这部短片令我想起了这句话,导演比这个更加有想象力,更具有科技含量,男朋友竟然可以像种菜一样种出来,这剧情直接秒杀了前一段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自己的浴室里把男神种出来,这是一个大龄剩女不切实际的意淫。而科技却将它实现了。
    试想一下,在某一天,我们逛街的时候,发现一家可以种出男友的商店,你会去买吗?我想大多数大龄剩女会迫不及待跃跃一试吧!为什么会这样呢?她们为什么没有男朋友?
    大家都知道,女人大多都很喜欢看韩剧,因为韩剧的男主角满足了他们对男性的所有幻想,就像男人喜欢看AV一样,男人是下半身动物,女优满足了男人对女性的幻想。女人是感性动物,所以韩剧就像女人的A片,看多了容易找不到男朋友,因为现实中的男人和韩剧中的男人差距太大。
    在当代社会,女性在择偶时,恐怕首要在意的就是男人的经济基础物质条件;其次又要考察长相、人品、性格、身高、性能力等等。综合来说,就是三个字:高富帅。这就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一些关键词:剩男、剩女、相亲、男神。对于男人来说,最残忍的真相莫过于,女人说没有感觉就是你长的丑,女人说不合适,就是因为你没钱。
    中国这些年,一直都在不顾一切的向钱冲!向钱冲!!钱成为衡量许多东西的标准。我们都被这种社会风气裹挟着往前走,被侵染,被改变。不再像当年一样,文学男青年,有理想,有追求,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女生们都被迷倒了。女性的择偶标准有时也是情非得已,毕竟后边还有个丈母娘。大环境是这样的。无可厚非。
  影片中的女主角种出了男神,开始告别单身的生活,这本是一个圆满欢喜的大结局,但是结尾却意料之外的又把人拖进黑暗中,从男神眼中我分明看到这个来自种子的他,对人类贪婪欲望的惊异。影片以无声电影的形式,通过巧妙富有创意的剧情,展现了大龄剩女找对象难这一社会现象,揭露了社会一切以物质为基础的现实,批判了人性欲望的贪婪。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93
86#
qianjinzhegx 发表于 2014-3-7 15:29:26 | 只看该作者
                                                遥望那盏暖暖的灯
                                                      ---《外婆的灯火》微影评
   外婆的灯火照亮的是人心,点燃的是我们内心那种暖暖的情思,燃起是我们对亲人的关爱。 影片舒缓的轻音乐带我们进入了一种淡淡的哀思中,整部影片感觉细腻,温和,绵长,温馨,真实而美丽,让我甚至以为这是一部女性拍的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影片一开始,有着雪白头发,满脸皱纹身在天国的外婆,她用深邃的目光凝视着一家人对房子的争夺。而她却把那个古老的灯火店留个了外孙女安然,最后安然决定卖掉这个老房子把钱分给亲戚们。但在清理房间的时候却遇到了以前在外婆店里打工的石头.在石头的帮助下安然找回了很多关于外婆的回忆.终于让安然明白外婆亲情的纯真与浓厚。影片的高潮是主人公在长长的河道里点亮了一盏盏的灯笼,就如同在岁月的长河中点亮了我们的心灯。在浓浓的爱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外婆的善良,她用她的博爱挽救了一个年轻人,邻里们也都尊敬她,这就是爱的力量,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慈祥的长辈,她们的爱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应当却也那样真诚与无私!那些满满的爱的回忆是我们用一辈子都不会换回的。有些东西只有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我们应该都有过不懂事的时候吧,从不懂到懂就是长大的过程。我们也都有遗憾吧,遗憾没有对外婆好一点,没有把爱表达得多一点。也许,在我们的心中都有那份歉疚、那份被忽视的爱……外婆的灯火是爱的灯,是善良的灯,是传承的灯。让我们一起放飞这爱的小兔灯笼吧。导演在百忙之中演了男主角,精神可嘉。可我看还是先做好本职工作吧。另外有些镜头明显拖沓,以至于到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长。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18
85#
Fishˇ 发表于 2014-3-7 01:26:12 | 只看该作者
                                                                       不曾离开过                  
                                                                             
                                                                              浅评微电影——《不曾记得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是泰戈尔的诗句。
  而《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却与泰戈尔的诗句恰恰相反,影片向我们讲诉了一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我爱你,你却不在我身边。
  影片用一系列的长镜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狭小的空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定格的画面,这些空间与画面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变成了一幕幕凝聚停滞的时间。导演用慢节奏的镜头展现了主人公女子的内心。对于失去丈夫的女子来说,唯有让时间慢下来或许才能够继续生存在时间会倒退的幻念中。导演不光用富有诗意,浸透伤感的镜头来倾诉了一个失去挚爱女子的内心,还将这种镜头的情绪感挥发到极致,使得观众在读懂片中人物情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浮躁的内心就此沉静下来,开始随着影片一起找寻自我的内心情感。
  《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像是一杯恒温的茶,不温不火,不淡不烈。导演用安静的环境音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沉静的世界,影片当中少之又少的两句台词,成为了贯穿全片的关键。影片的成功在于一处处细节的描绘,阳台挂衣处没有男子的衣物,表现了女子一直自己生活,失去丈夫的妻子还是常常为已经逝去的丈夫熨衣服,还是喜欢把丈夫干净衣服放在旁边,表现出女子并没有从逝去丈夫的现实中走出来,还是在幻想着有一天丈夫能够穿着自己为他整理好的衣服再一次紧紧的拥抱自己,而女子选择与丈夫长相极其相似的男人作为自己的情人,更是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极大怀恋,也更流露出一个年轻女子在失去挚爱后内心无法释怀的悲痛。而男子对女子丈夫衣物的凝视,和将手中的啤酒与桌子上的茶水放在一起的时刻,或许男子对女子产生了爱,但他更知道他无法走进女子的内心,女子的内心不仅仅是无法容纳其他男人,他们之间的内心更是有着一条毫不相集世界。
  影片当中的女子在丈夫逝去后,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看似是对丈夫的不忠,其实不然。全观影片,我们会慢慢透过导演的视角读懂片中女子的内心的世界。女子之所以要与男子发生关系是因为她只能通过寻找丈夫的影子去继续活在幻想的世界里。
  爱的越深,痛的越深,在越痛越爱的挣扎中,或许只能自我催眠自己,麻痹自己。但是在清醒后,这种痛往往会愈发的强烈,强烈到只能用懦弱的哭泣来宣泄命运的不公。
  而这种悲伤像是炙热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又像是一种传染疾病,无形之中就会传递给下一个人。
  透过女子我们来走进男子的世界,作为影子的男子,他在扮演女子丈夫的影子的同时,也在悲哀的忘却了自己,在他与女子的微妙交际中,或许连男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刻爱上了这个悲伤的女子,不知道这是爱还是怜悯,是怜悯还是真爱,在纠结与压抑的同时,男子与女子一样丢失了自己,难以再回归到现实的世界,可能一旦回归,就连彼此最后仅有的,以此为生的幻念都会支离破碎。
  男子同样想要走进女子的世界,但两颗无法交集的心走在一起或许会更悲伤,对于保护女子的方式,男子或许只有继续用影子来维持女子的幻念。对于男子对女子爱,或许自己只能在密密的叶子下仰望,虽然阳光偶时也会渗透密密的树叶映射下来,但那微不足道的光晕却根本支撑不起来一场新的爱情。
  影片的名字叫:不曾记得你。这像是一句自我麻醉,自我催眠的话语,而透过整部影片,或许我们才会知道,片名的真正诠释其实是:不曾离开过。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6#comment
84#
Fishˇ 发表于 2014-3-7 01:23:27 | 只看该作者

                                                        不曾离开过  
               
                                                            浅评微电影——《不曾记得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是泰戈尔的诗句。
  而《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却与泰戈尔的诗句恰恰相反,影片向我们讲诉了一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我爱你,你却不在我身边。
  影片用一系列的长镜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狭小的空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定格的画面,这些空间与画面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变成了一幕幕凝聚停滞的时间。导演用慢节奏的镜头展现了主人公女子的内心。对于失去丈夫的女子来说,唯有让时间慢下来或许才能够继续生存在时间会倒退的幻念中。导演不光用富有诗意,浸透伤感的镜头来倾诉了一个失去挚爱女子的内心,还将这种镜头的情绪感挥发到极致,使得观众在读懂片中人物情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浮躁的内心就此沉静下来,开始随着影片一起找寻自我的内心情感。
  《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像是一杯恒温的茶,不温不火,不淡不烈。导演用安静的环境音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沉静的世界,影片当中少之又少的两句台词,成为了贯穿全片的关键。影片的成功在于一处处细节的描绘,阳台挂衣处没有男子的衣物,表现了女子一直自己生活,失去丈夫的妻子还是常常为已经逝去的丈夫熨衣服,还是喜欢把丈夫干净衣服放在旁边,表现出女子并没有从逝去丈夫的现实中走出来,还是在幻想着有一天丈夫能够穿着自己为他整理好的衣服再一次紧紧的拥抱自己,而女子选择与丈夫长相极其相似的男人作为自己的情人,更是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极大怀恋,也更流露出一个年轻女子在失去挚爱后内心无法释怀的悲痛。而男子对女子丈夫衣物的凝视,和将手中的啤酒与桌子上的茶水放在一起的时刻,或许男子对女子产生了爱,但他更知道他无法走进女子的内心,女子的内心不仅仅是无法容纳其他男人,他们之间的内心更是有着一条毫不相集世界。
  影片当中的女子在丈夫逝去后,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看似是对丈夫的不忠,其实不然。全观影片,我们会慢慢透过导演的视角读懂片中女子的内心的世界。女子之所以要与男子发生关系是因为她只能通过寻找丈夫的影子去继续活在幻想的世界里。
  爱的越深,痛的越深,在越痛越爱的挣扎中,或许只能自我催眠自己,麻痹自己。但是在清醒后,这种痛往往会愈发的强烈,强烈到只能用懦弱的哭泣来宣泄命运的不公。
  而这种悲伤像是炙热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又像是一种传染疾病,无形之中就会传递给下一个人。
  透过女子我们来走进男子的世界,作为影子的男子,他在扮演女子丈夫的影子的同时,也在悲哀的忘却了自己,在他与女子的微妙交际中,或许连男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刻爱上了这个悲伤的女子,不知道这是爱还是怜悯,是怜悯还是真爱,在纠结与压抑的同时,男子与女子一样丢失了自己,难以再回归到现实的世界,可能一旦回归,就连彼此最后仅有的,以此为生的幻念都会支离破碎。
  男子同样想要走进女子的世界,但两颗无法交集的心走在一起或许会更悲伤,对于保护女子的方式,男子或许只有继续用影子来维持女子的幻念。对于男子对女子爱,或许自己只能在密密的叶子下仰望,虽然阳光偶时也会渗透密密的树叶映射下来,但那微不足道的光晕却根本支撑不起来一场新的爱情。
  影片的名字叫:不曾记得你。这像是一句自我麻醉,自我催眠的话语,而透过整部影片,或许我们才会知道,片名的真正诠释其实是:不曾离开过。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6#com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5-2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