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7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一篇影评--《最爱》:令人困惑的价值取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黄小莉子 发表于 2011-6-2 15:4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578782&PostID=33098607#postcomments

许波  北师大电影学博士,就职于中影集团,致力于影视创作与批评研究。

   知道电影《最爱》是因为一档电视节目,那天通过电视看到对导演顾长卫和主演蒋雯丽、章子怡等的专访,颇似影片首映礼的样子,每个人都对影片赞赏有加,什么深刻揭示和表现了人性、什么展现了伟大爱情之类的语言层出不穷,其间还夹杂着几个电影镜头片段,很是撩人。于是,影片乍一上映便立即买票观看,生怕耽误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伟大爱情的感动。然而,看过影片不觉失望之情大起,影片既看不出有多少对人性的揭示和表现,也不觉得展现了所谓的伟大的爱情。如果说影片讲述了一群愚民的麻木生活和一段偷情故事或许更为恰当。看来通过电视的各种形式的宣传和首映式之类的鼓动就掏腰包买票看电影是不靠谱的,这就像轻信广告一样,上当的机率很高。广告还有个《广告法》,而对媒体宣传造势的限制却极其有限。这是另一个问题了,还是回来说说电影《最爱》。
  影片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突出体现在对主人公赵得意和商琴琴的情感描述上。影片中的赵得意开始给人的印象便是一个油嘴滑舌挑逗妇女的二流子形象。当他透过窗户看到身着红色艳丽棉袄的琴琴时,从他的脸上和眼神中流露出对女性的饥渴和色欲;当他第一次单独和琴琴相处时,他便不顾琴琴的反对把手伸进琴琴的内衣。之后无论是在旷野还是窑洞,一有机会他便与琴琴发生关系,直到被琴琴的丈夫捉奸反锁在窑洞内。当琴琴被她的丈夫从窑洞拽出,胸前挂着象征耻辱的破鞋打骂着回村时,赵得意并没有任何的愤怒和抗争,只是略带尴尬地嬉皮笑脸地抱拳拱手地向周围看热闹的乡亲说着“见笑了,见笑了”之类无关痛痒的话。如果说这是伟大高尚的爱情的话,毋宁说是对纯洁爱情的亵渎。从赵得意身上反映出的是兽欲的释放,而从琴琴身上所表现出的则是对性的饥渴与渴望,所有这些都和爱情无关。两人都有着各自的家庭,尤其是赵得意,还有着一个上学的儿子。虽然由于身染“热病”的缘故而为家人所疏远,但也不能成为两人偷情的理由。毕竟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更有甚者,两人后来竟公然同居,似乎以此来表达对社会道德的反叛与追求“爱情”的“宣言”。作为现实生活,或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作为艺术作品,则应有鲜明的道德立场和价值标准。从影片不难看出,编导是以一种赞赏和夸耀的口吻讲述着这段实为奸情的有违伦理道德和法律的所谓“最爱”的“爱情故事”。影片最后他们终于拿到了结婚证,但取得的方式却是违法的(是赵得意的哥哥通过关系以一口上好楠木棺材换来的)。作为个体生活,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可以理解,也值得同情,但作为具有大众传媒属性的电影艺术,则不能以艺术的手段不带批评的去展现甚至表彰这种既受到道德的否定,又违法法律的行为。从这个角度,不难发现影片价值取向的偏差甚至错误。
  影片价值取向上的模糊还表现在对村民的描写刻画上。影片中的村民被描写成麻木而没有思想的一群愚民的形象。他们稀里糊涂地被染上病,然后稀里糊涂地混吃等死,眼见着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的离去,麻木而无奈,既无思想上的反思,也无精神上的寄托,有的是一些小偷小摸的恶习和争权夺利的心思。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七八十年前萧红小说《生死场》中所描述的北方农民形象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生死场》中的农民形象中还有觉醒者的影子、还有一丝光明在,而影片所描述的当下新时期的农民除了麻木自私外,看不到任何光明的品质。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农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我也承认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或许有部分农民如影片所描述的,但作为艺术虽然来自于生活,却必须要高于生活,这是对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而影片《最爱》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
  从影片来看,导演顾长卫的创作态度是认真的,无论影像的设计、节奏的把握,还是电影语言的运用,都显现出导演的用心和功力。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尤其是章子怡和郭富城对以往形象的颠覆。但由于影片价值取向的偏差与错误,演员的表演愈是出色、导演的态度愈是认真,影片所造成的不好影响也就会越大。另外,作为我国预防艾滋病形象大使的濮存昕出演与艾滋病相关的影片是可以理解的,但让他在影片中扮演一位致使全村人染上艾滋病的冷血黑心的“血头”的形象,则是不能被观众理解的。
  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特定情境下人的生存与生活的优秀作品有很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深刻揭示人性的美好与丑恶、讴歌美好高尚的爱情与情感、对伦理道德的肯定和对社会丑恶的抨击与批判,如加缪的《鼠疫》、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及梁晓声的《浮城》等。影片《最爱》本有这方面的潜质,但由于编导对影片思想深度开掘不够、对人性揭示的欠缺,更重要的是价值取向的偏差与错误,导致影片远离经典、远离优秀,在可惜可叹之余,值得人们思考。
  
  
  
  2011-5-1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5-17 10:4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