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大赛网上展映期间,每天会在九分钟大赛官网、土豆网、央视网络电视台、酷6网等视频合作平台上,同时重点推荐一部九分钟大赛影片,大赛的相关工作人员会在每部影片即将推出之前,和该影片的导演及团队成员联系沟通,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生活经历、以往作品等,用于相关新闻宣传的需要。
这日,按照惯例,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次日即将在官网首页做推荐的影片《象山红》的导演李耀东,例行的电话访谈内容介绍后,工作人员顺口又补了一句,明天你们团队关注一下网上的动态吧,让你的好友们给你们团队投票呗!结果这个北方汉子说了句让工作人员很汗颜的话,他说:“我不喜欢这样弄,没意思!片子好不好,观众心里自然有标准。喜欢就是喜欢,我希望得到的是真实的评价,而不是自欺欺人的炒作”!
这句话,像重锤一般!
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和市场化的社会里,我们的视觉和听觉能力开始被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体用纷繁复杂的信息来拉拢和包围它们的受众。如此背景之下,催生了一个我们在汉语词典里都找不到解释的新名词——炒作。
面对社会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各种媒体所“制造”的大小事端和它们对社会事件的多样的价值影响,特别是当这些事端和价值判断开始对公共利益发生影响的时候,当羼杂着太多阴暗逼仄的心理、与人不善的态度、张冠李戴的方法、哗众取宠的结论以及自以为是的嘲讽充斥着我们四周的时候,人们开始了对媒体行为的各种解读和评价,从而产生了各种怀疑,开始不能对事物的真相作出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的判断,如同隔着太阳镜片看远处的天空,始终不知道是晴还是阴!
就电影行业内,每一部新的电影上映前五花八门的宣传炒作已经不少,而且炒作方式令人咂舌,尽可能的无中生有,小事放大!炒作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炒作现在仿佛成了影片发行的重头戏,成了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说进行产品推介,进行商业化操作无可厚非,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艺术进入市场必然要与市场结合,但本末倒置,把炒作当作主要工作来做,这样的炒作让人担忧。
可尽管如此,在不少人的心灵深处,仍然不完全认同电影是一种亟需走入市场的商品这一观念,仍隐隐地认为电影就是艺术,大多数人从内心里不希望看到电影与功利走得那么近,更不希望电影人把电影当成一种颠倒黑白、赚取名利的手段。电影不是一次性商品,它需要培养长期的观众群体。如果影片经常出现“叫座不叫好”的情况,观众经常受到伤害,长期下去势必影响观众的观影兴趣。对于真正热爱电影艺术的观众来说,电影本身的艺术质量才是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去走近影片的关键因素。而电影的恶俗炒作,恰恰舍弃了艺术本身。而作为影视创作者,经常处于炒作的漩涡之中,恐怕也难静下心来打磨出好的作品。
创作出好的、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才是一个电影人真正的职责和价值所在!
李耀东导演的几句话,简单,质朴,真实!朴素的文字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个电影人对电影艺术的敬仰及尊重,以及始终怀揣的赤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