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九十年代是台湾电影的黄金时期,有传统的侯孝贤,向外走的杨德昌,还有中西合璧的李安,这些都成了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中流砥柱。《儿子的大玩偶》是继《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那河畔青青草》的商业片后,第一部展现侯孝贤风格的文艺片,这个时候侯孝贤镜头还没有后期电影的距离,相比较而言还留有商业片的技法,多有变焦和移动镜头,而真正达到侯氏电影的最高度的应该算《戏梦人生》,这也是侯孝贤最工整的一部电影,150分钟100个长镜头,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儿子的大玩偶》实际是有三部短片构成,分别是《儿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顶帽子》《苹果的滋味》。这几部片子算是台湾新电影的开端之作。从《玩偶》到《苹果》虽然是独立的三部短片,但他们有着一种共性和继承关系。从大的方向上来看,这是台湾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种接触,对抗,到依附的脉络。而从台湾民众来看是个人和现实的矛盾,一种身份缺失和认证的过程,并且在这三部短片来看还有着台湾当时的“可以说话”到“失语”的过程。 在《玩偶》中,背景是台湾的50.60年代,台湾社会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变成工商业社会的过程中,这时的视角放在了一个平凡且无一技之长的青年坤树身上。而坤树谋求生计的办法是模范日本“三明治人”打扮成小丑在街上宣传电影广告,而这在台湾来说是一种新事物,并无人接受,而这种外来事物甚至遭到了同乡人的排挤。生计成了困难。这里的外来文化和台湾本土文化之间的接纳和矛盾已经开始显现。不过这个新事物毕竟处于萌芽阶段,坤树在这个时候还是能够说得上话,在这种宣传广告的方式没有成效之后,公司改变了策略依然采取了传统三轮的方式,坤叔骑着三轮拿着喇叭在街上宣传,传统的力量这个时候打败了外来文化。而虽然工作依然继续,但是在这个短片中坤树是作为一个父亲,因为前一种工作方式的原因,儿子甚至不认识一个叫坤树的爸爸,这里身份的认证开始变得模糊,为了生计这种选择显得如此地无用,个人与现实开始妥协,为了生计坤树甘心变成了儿子的大玩偶。 在《小琪》中,林再发和同事为了生计做起了推销员的工作,推销的产品这次改成了日本进口的铃木牌快锅,这种日本产品的价值观首先在这批年轻的推销员身上形成了作用且被接受,且义无反顾充满激情的开始推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具有小部分的人已经开始接受外来文化且承认外来技术的先进性,但台湾大部分底层人还是无法接受,在推销的过程中这些人基本只是观望,推销员的对话呈现的是一种单向的并无任何反汇,这种失语的感觉开始在这般人身上直观的反应,而林再发的同事在推销的过程中对小琪心生好感,且对林再发提出了对小琪的十年计划,小琪代表了新事物,他认为十年后的小琪将会更加动人和美好。但他对小琪的帽子的好奇心,使他迫不及待的要摘下小琪的帽子,在急于摘下小琪帽子之后,因为小琪头上的伤疤陷入了对美好事物的恐惧,美好事物后面的丑陋在他的心理留下的阴影,直接破坏了这种萌芽期的美好。而林再发此时正在为宣传快锅做炖猪蹄,一声巨响,快锅在渴望新事物带来奇迹的人们面前爆咋,猪蹄血肉模糊,同时快锅的碎片正正地插进了林再发的脖子中。在医院门口,林再发同事狠狠地撕下了快锅宣传单,怀疑开始,这一阶段,外来文化给本土文化带来了冲击,人们在怀疑和接受之间徘徊。这种进入显得如此剧烈和不柔和,矛盾的剧烈第一次冲击了本土文化。 在《苹果》中,江阿发和老婆有着五个孩子,这是当时计划生育前的普遍现象。在一次车祸中,江被美国使馆的轿车给撞伤,双腿骨折。而这次的灾难直接导致了江家庭的彻底失语,而这种失语是显得如此无奈。最直接的失语是美国英语与闽南语的交流形成障碍,而江的小女儿在这里做为一个哑巴是一种很强烈的符号象征,象征了台湾对外来文化的无力感。当美国人和中国警察在哑巴面前问地址门牌号的时候,哑巴女儿不清楚,而问到江啊发家的时候她是显得如此兴奋,门牌在他们心中的认同感目前还没有形成。在出车祸之后,家人正常的第一反应该是要说法,而当警察将他们带到美国议员的时候,并且美国军官开出优惠的赔偿条件的时候,看到这么多的现金,他们的反应是非常和气和接受,连声道谢似乎他们才是肇事者。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西方医院里,所有的东西都呈现一种白色,以他们的话是椅子是白的,窗户是白的,修女是白的,厕所是白的,厕纸是白的,甚至被绷带着的父亲也是白的。这个时候画面呈现了一种柔光和神圣,这变成了一种特虚无的白,这是西方文化在当地的空白。另一个有意思的符号是苹果,在江啊发看来,这种苹果一个是换四斤米的价钱,而这个时候这个苹果摆那里是美国人的赠品,全家人从来没有吃过苹果,一人一个一人一口,每一口都咬的结结实实发出干脆有力的声音,这个时候他们觉得外来的都是好的,几乎没有不好和不适应,他们开始接受了。另一个接受是美国人为了赔偿他们,要将哑巴女儿送去美国读书,他们非常高兴。从苹果和教育是外来文化在国内物质和思想的双重侵略,台湾的本土文化就这样毫无条件的依赖和被俘虏了。 这三段故事的寓言在今天依然还在继续,而这种文化的对抗正在变的越来越无力,中西文化正在失衡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