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标题: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不一样的童话 [打印本页]
作者: ywalude 时间: 2014-3-17 13:04
标题: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不一样的童话
本帖最后由 ywalude 于 2014-3-17 13:07 编辑
导演:蒂姆·波顿
主演:约翰尼·德普:弗莱迪·海默:海伦娜·伯翰·卡特
一.原罪论
从进入故事开始,影片中的每一处都深深吸引着人。导演Tim想讲述一个故事,它不像格林兄弟或者丹麦大叔那般的温馨。而是富有美国式的调侃。影片是讲述一个,善良孩子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但他的精彩处却并不集中在那个孩子的纯真和善良。而是着重在与主人公小查理相对的那几个坏孩子身上。
“人性善恶由人说”。性善论,性恶论这两个争论了几千年的话题,无论是东方还是欧罗巴都不曾有过结果。片子中的一处精彩便是把这种人性的善恶面给放置在最不可思议的角度——初生。
才没有几岁的儿童被惯以了某一种罪恶,奥古斯塔斯的饕餮,维奥立特的贪婪,维鲁卡的嫉妒,麦克的贪婪。若是再添做几样,那真是七宗罪样样俱全了。虽然人们常说小孩总是天真无邪的,可在这里显示的是一种人性中的本来面目。导演讨厌这些东西发生在小孩身上,于是对这些“罪恶”做了小小惩罚,把胖子扔进抽水管道里;傲慢女孩变成一个大球;把富家女扔到垃圾桶里,又扔了个鱼骨头做陪伴。同时又把小查理作为了一种善的代表,用纯真来反映出导演的美好期待。
二.享受糖果
当然,既然作为一段童话故事,那么他的节奏自然是没有那么的严肃与沉重。用一种过度式的方法,把几个小孩的特点给展现出来。随后便是童话故事一般的奇思妙想。
威利旺卡的巨大巧克力工厂第一次对人们开放,由金卡挑选出的五位男孩女孩来到了这个神秘的世界。随后,故事便开始了。
魔幻风格为主的题材往往会营造出一种异样的色彩,在奇绚的色调中把人的注意力牢牢得吸引住,在这部片子里自然也不例外。工厂里的员工都是一些,威力在热带雨林里带回来的小矮人;流满整条河的巧克力浆,用来开核桃的松鼠,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罕见的景象在这里变成了理所当然的存在。威利旺卡是个传奇的人物用了不一样的制造方式。他的制造所,与其说是一座工厂,用“奇幻风格”的游乐园来代替更为合适妥帖。
作为一个新奇的游乐园,它时刻提醒着观众们:“若要享受这部片子,请保持一颗纯正的童心。”这也是威利先生一直尊崇的。他所制造的巧克力创意是来源于小时候对于糖果的一种热衷,随后便把创造发明糖果作为一种“法术研究”。好似得了一种特异功能一般。把那些有着奇异特效的玩意儿搬到了自己的工厂中。你看,他做了一个糖果便可以把人的脸色声音,变得赤橙黄绿青蓝紫,好一股彩虹糖的感觉。看那维鲁卡不停得变着颜色,继而身体膨胀变为一个大球。影片把不可思议之处发挥了极致。
事实上,威利那种荒诞劲儿也是促成本篇不一样风格的一种因素。片子想讲述的是一种沉重的关于人性善恶,与儿童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以一种,严肃认真得态度去看待问题。然而,导演却安排了乔尼戴普这种搞怪技术一流的人当“幕后boss”可见导演根本不想让电影基调变得严肃。让人哭不是难事,让人笑才真是一种真本事。尤其是这种原本可以由几个专家围坐在一起,讨论讨论再讨论,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大导演蒂姆波顿一部片子就搞定了。
三. 慢慢走向终点
你看威利引领着众孩子一步步走向最高层。然后脚下轻点,手段微施,便把他几个“看不顺眼”的小宝贝们扔到了楼下。他不喜欢他们,因为这些孩子太没有孩子气了,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威利是一个极富有孩子心的人,他的调皮捣蛋促就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还有他难以匹敌的创造力。不过这种本领又来源于天性的淳朴,什么都敢想。于是,他看到那些过于现实的孩子,他便没有了好感,当他抓到那些孩子的性格弱点时,略施小计便把那些“兔崽子”们给收拾了。至于最后留下的查理,事实上,我认为一开始威利也是不怎么喜欢的。虽然查理十分纯洁老实。但却没有那种让感到冲击力的朝气。比起前面几位淘汰选手,他也许反而是最没优势的那个。威利出于本性的直觉,他说要把工厂交给查理,条件是不许再和爷爷奶奶他们住一起了。这自然被小查理拒绝,威利生气了,后果严重。他直接把查理的名字从工厂后补主人的名单上褪除。不过在一番波折后,威利又认同了查理。于是便有了故事最后的结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导演想要体现出他理想心目中的孩子是要有一种纯正感,但同时又不笨的孩子。我们现在总是有一种误区,老实的孩子总是很笨;调皮的孩子总是很聪明。这完全是一个笑话,说这话的人真是太sweet了。查理最后让威利真正下定决心委以重任,不只是查理纯洁的心,而更重要的是小孩所拥有的对于人生思考的一种智慧。查理敏锐得分析出威利与威利父亲之间的矛盾得失,并劝阻他与父亲重归于好。正是这一点,让威利真正承认了查理。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放给小孩看得魔幻教育片。他说对了一半。童话是给小孩看的,深思是留给成人的。影片中的几个极端小孩,真是当今父母最头痛的事情。培养孩子总是必须注重性格的全面发展,既不能太宠,也不能太惯,导致孩子性格的畸形发展。当然了,这部片子也算是一部十分纯粹的片子。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单线性的故事发展情节,虽然不利于人物多面性的描绘。不过却十分满足孩子们的口味。毕竟,作为一部儿童向的片子,那充满奇妙的世界十分满足儿童的视听效果。
导演想做的事情十分简单,建造一个童话世界,唤醒人们的童真。因为现实世界过于残忍,于是他制作一个适于儿童享受的地方。当儿童观看时,他们会被里面的奇特世界所包围;自动过滤掉那些富于说教的场面。而父母观看时,则会对那些“坏孩子”的场景所触动,然后对自己进行深深地反思,从而能更好得与自己的子女好好相处。
在观看的过程中,你时常会听到一阵阵笑容,因为这,就是一种幸福,用金钱也无法交换到的,在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一种融洽。影片的意义其实不重在说教,而是想唤醒一种亲情。所以他把关注点放在小孩子身上。让他们担当主角,借而唤起更多的亲情。
欢迎光临 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http://www.showing9.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